復旦投毒案
一、案情
2013年4月1日,早上黃某喝下寢室內飲水機內的水,發現水的味道不對,認為水過期了,特意將過期的水倒掉,把桶刷干凈。到十點多,黃某開始有惡心、嘔吐、發燒等癥狀,被導師和同學送到復旦大學附屬醫院。醫院初步診斷認為是吃壞了東西,按照胃腸炎給予輸液治療。
4月2日,因為癥狀沒有好轉,晚上9點黃某在同學的陪同下去看急診,化驗結果表明其肝功能已經出現損傷。
4月3日,黃某病情加重,血小板數量減少,被轉移進外科重癥監護室。經過初步會診,醫生認為是由于中毒而造成的肝損傷,但因為毒素不明,難以判斷及對癥下藥。
4月5日左右,黃某出現鼻孔出血。
4月8日,黃某陷入昏迷狀態,但病因仍不清楚。
4月9日,黃某的師兄孫某從一個陌生的號碼接到一條短信,短信內容是“提請注意一種化學藥物,周圍有人常在用。”孫某立刻將情況告知了黃某的導師,并通過查閱資料發現接觸該藥物的試驗用小白鼠的癥狀與黃-洋的癥狀類似。之后其向復旦大學保衛處、上海市公安局報案。
4月11日,上海警方通報,在黃某宿舍的飲水機殘留水中檢測出有毒化合物。
4月12日,醫院發出了《病危通知書》。
4月13日,下午,黃某瞳孔放大。
4月14日,腦電圖消失,肺部因為纖維化而沒辦法自主呼吸。
4月16日15時23分,醫院宣布黃某去世。
二、社會影響
事件發生后,許多媒體公布了尚未定罪的嫌疑人的各種信息、毒物及其來源和投毒過程的細節。有專家認為,因為警方并沒有公布嫌疑人的姓名以及案情細節,也沒有公布有毒物質的具體細節及其來源,某些媒體違背了新聞的基本準則,肆意揣測投毒物質和毒物來源,可能涉嫌“傳授犯罪方法罪”。
更有人指出,現在一些高校在類似的藥品有監管上的漏洞,如果不堵住漏洞,類似案件有可能會再次發生。復旦大學負責人聲稱案發之后學校做過調查,認為學校在毒藥保護制度上是健全的。但也有媒體報道復旦大學在毒藥保護制度上并沒有取得切實的作用,實驗室毒品很容易帶出,甚至批評復旦大學一直在想方設法為自己洗清責任而不是為受害者及其家屬的利益考慮。
而另外一些人則認為,在尚未知道詳情的情況下,急切的反思并擴大化到體制層面同樣是不可取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衛生行政執法的依據包括什么
2020-12-26銀行帳號被法院凍結結案后法官不解凍怎么辦
2021-03-08刑事訴訟辯護人是一個什么樣的角色
2020-12-04沒煙草證賣煙怎么處理
2021-03-21離職后個人檔案要如何處理
2020-11-12買地鐵房的注意事項
2020-12-07繼承權可以放棄嗎
2021-02-28法院管轄的確定
2021-01-20離婚單位集資房如何分割
2020-11-08個人投資開發房地產應注意的風險有哪些
2021-01-27哺乳期可以協商一致解除合同嗎
2020-12-13建筑工地勞務關系能否認定工傷
2020-11-21經濟性裁員定義
2020-12-07發生勞動糾紛時該如何證明自己身份
2021-01-21了解人壽保險的受益人的知識
2021-03-11人身保險合同的概念
2021-01-14交通事故保險能賠多少錢
2021-02-28被車撞傷后要求保險公司賠償保險公司是否應賠償意外責任險
2021-02-26保險公司一定要事故認定書原件嗎
2021-02-13保險合同從何時起開始成立和生效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