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法條
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罪侵害的都是他人的身體權,二者同屬于刑法第四章故意侵害公民人身權利犯罪。由于二者在外在表現上有諸多相同點,導致司法實踐中部分案件區分困難,主要包括以下情況:
一、故意傷害(未致死)和故意殺人(未遂)
二者從客觀表現形式上極為相似,客觀外在表現為對公民身體健康權的傷害,都未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結果。區別二者的關鍵就是如何判斷犯罪嫌疑人主觀狀態,如果“故意”指向的是被害人的身體健康權就是故意傷害罪,如果指向的是被害人的生命權就應當認定為故意殺人罪。在實踐中要詳細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傷害行為”,要看發案原因、行為發展過程、犯罪工具、行兇手段、打擊部位、打擊強度、行兇情節、作案時間、地點、環境、犯罪人與被害人平時關系、致人死亡或未死亡的原因、犯罪分子一貫表現和犯罪后的態度等,進行綜合分析判斷。
二、故意傷害(致死)和故意殺人(既遂)
二者在主觀上同屬故意犯罪,均表現為對公民生命權的侵害,犯罪結果均是被害人死亡。區別二者的關鍵仍然是對犯罪嫌疑人主觀狀態的判斷,如果故意內容指向的是被害人身體健康權就是故意傷害罪,如果指向的是被害人的生命權就應當認定為故意殺人罪。
故意殺人罪的故意內容是剝奪他人生命,希望或放任他人死亡結果的發生,而故意傷害罪的故意內容只是要損害他人身體,并不是剝奪他人的生命。在故意傷害時,行為人對被害人死亡既不希望,也不是放任,即使傷害行為客觀上造成被害人的死亡,也往往是由于行為時出現未曾料到的原因而致打擊方向出現偏差,或因傷勢過重等情況而引起。判斷犯罪人主觀故意內容、不能單憑口供,或僅根據某事實就下結論,而應在調查研究基礎上,全面分析案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情形可以導致合同無效,無效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28以接受委托成為辯護人的范圍是什么
2021-03-04商賬追收機構的工作范圍是什么
2021-02-17贈與的房產可以賣嗎
2021-01-22冷暴力算家庭暴力嗎
2021-03-05約定僅對租金負連帶責任是否有效
2021-02-08占有改定的物權效力范圍
2021-01-18危險駕駛罪怎么判刑
2021-03-06單位違約怎么解除合同
2021-03-19女兒和孫子誰的繼承權大
2021-02-24什么情況下房屋能夠回購
2021-02-20不良資產房產如何過戶
2020-11-15怎樣界定外出務工人員
2021-03-13農民工在什么情況下可以進行投訴舉報?
2021-02-03最新勞務外包合同范本
2021-03-19超市的罐頭致我損害,能要求超市賠償嗎
2020-11-29離職證明中注明無勞動糾紛是不是就不能要求補償金
2021-01-07遲交保險費會有哪些后果
2021-01-05怎樣投保人壽險,要注意的事項又有哪些
2020-12-18車險索賠須知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