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奪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當場奪取他人數額較大的財物的行為。該罪的客觀方面具體表現為以下三種形式:(1)乘人不備而奪取;(2)在他人來不及奪回時(不問是否乘人不備)而奪取;(3)制造他人不能奪回的機會而奪取。由此可見,“乘人不備”而奪取財物只是搶奪罪中的一種最常見的表現形式,但并不意味它是搶奪罪的唯一表現形式,也不意味它是搶奪罪的必要客觀構成要件。
長期以來,由于后兩種情形在搶奪罪中不常見,一致很多人忽略或者遺漏了這些情形,而將搶奪罪定義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乘人不備,公然奪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該觀點將“乘人不備”作為搶奪罪的一個必要客觀構成要件。但是仔細分析,不難看出,“乘人不備”并不是搶奪罪的必要構成要件,而是搶奪罪的一種常見表現形式。比如,財物的所有人或保管人對行為人搶奪財物的意圖已有所察覺、有所防備,行為人甚至也意識到這一點,但是行為人利用當時偏僻無人、治安不好、無人敢出面干涉等情況,或者在財物的所有或者保管人因年老、患病、輕中度醉酒等原因而喪失或基本喪失保管財物能力但神智情形等情況下,未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而公然奪走財物。在此種情況下奪取財物的行為人明顯不屬于“乘人不備”,但行為人主觀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客觀上實施了公然奪取財物的行為,符合搶奪罪的主客觀要件,應以搶奪罪論處。故,應注意不要將常見“符合規范的常見事實”等同于“規范能夠評價的全部事實”,不能將搶奪罪的客觀構成要件等同于“乘人不備”這種表現形式。只要行為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取了公然奪取的手段,且奪取的財物達到搶奪罪的數額構成標準后,就可以認定該行為構成搶奪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必須是凈地嗎
2021-01-23行政處理是否有時效限制
2021-03-23民事糾紛打官司步驟有哪些
2020-12-09涉外離婚子女撫養問題
2021-02-02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產權登記的內容包括什么
2020-11-17不動產抵押未登記合同有效嗎
2021-01-14經偵傳喚可以不去嗎
2021-03-20婚約有法律效力嗎,怎么保護結婚自主權
2021-02-25二審維持原判多久才可以生效
2020-12-27撤銷仲裁的條件是什么
2021-03-02繼子女繼承了生父母的遺產,就沒有資格繼承繼父母的遺產嗎
2021-01-13存單質押貸款辦理手續和具體流程
2020-12-23債權擔保的方式
2021-02-20私生子繼承遺產的份額是多少
2020-12-15合同中怎樣的免責條款是無效的
2020-12-03再保險公司可以經營什么業務
2021-02-25保險合同必須書面生效嗎
2021-01-22保險合同成立兩年后能否以未如實告知拒賠
2021-03-08旅行社責任保詳細條款
2021-03-23摩托車發生事故如何快速理賠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