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法行賄犯罪判三年以下徒刑嗎?
根據《刑法》第390條第1款的規定,犯行賄罪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行賄謀取不正當利益,情節嚴重的,或者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刑法第390條第2款同時規定,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可以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二、行賄罪具有如下構成特征:
1.行賄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工作人員公務行為的廉潔性。
2.行賄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的行為。與受賄的形式相對應,行賄也分為兩種情形:一是行為人主動給予受賄人以財物。在這種情況下,無論行為人意圖謀取的正當利益是否實現,均不影響行賄罪的成立。二是行為人因國家工作人員索要而被動給予其財物。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行為人是因被國家工作人員勒索而被迫交付財物,只有在行為人獲得不正當利益的情況下,才能構成行賄罪。如果沒有獲得不正當利益的,不是行賄。
此外,根據《刑法》第389條第2款之規定,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的,也應以行賄論處。這種特殊行賄行為,理論上也稱為經濟行賄罪。根據法律的規定,構成行賄罪沒有財物數額方面的要求,但依據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試行)》,行賄行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才能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一,行賄數額在1萬元以上的;
第二,行賄數額不滿1萬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謀取非法利益而行賄的;向3人以上行賄的;向黨政領導、司法工作人員、行政執法人員行賄的;致使國家或者社會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
3.行賄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即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成為行賄罪的主體。
當行為人在主觀上存在故意情節同時為了謀取不正當的利益而給予他人財物的行為后,都是會構成行賄罪的,那么行賄的行為不僅會危害到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是會嚴重侵犯了國家的合法利益,如果說當事人在行賄后有自首或者積極主動坦白自己的罪行的也是會從輕處罰。
介紹賄賂罪和行賄罪的區別有哪些
個人金額達到多少算行賄罪?
行賄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因疫情停薪合理嗎
2021-01-02夫妻共同財產可以贈送給親人嗎
2021-03-22合同糾紛敗訴方跑路了怎么辦
2021-01-08與中介公司簽約如何避免糾紛
2021-01-16勞務外包能否規避用人主體責任
2021-01-07因丈夫婚外戀訴離婚,妻子能否請求損害賠償
2021-02-11團體意外險期限是多久
2021-03-02人身保險監管什么意思
2021-02-07人身保險理賠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0-11-16買汽車保險時如何投保更安全
2021-02-05員工自愿放棄上保險后悔了上訴法院
2021-01-07保險對方全責如何理賠
2021-03-21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性質是什么
2020-12-30土地使用轉讓的原則是什么
2021-02-07林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合同
2021-01-25樓房拆遷補償多長時間能拿到
2020-12-30拆遷補償不合理,可以不簽協議一直當釘子戶嗎
2021-02-09城中村拆遷補償標準是應該參照城市還是農村拆遷標準
2021-03-03準遷證過期了后怎么辦
2021-01-14登記危房后如果正好在拆遷范圍,賠償金額有影響嗎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