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預備犯也是犯罪行為嗎?
犯罪預備,是為了實施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但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著手實行犯罪的形態。構成犯罪預備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犯罪分子主觀上具有某種犯罪的目的;
2.犯罪分子為實施某種犯罪而進行了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犯罪預備行為;
3.犯罪預備行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預備階段的某一點上。
犯罪預備行為雖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體,但已經使犯罪客體面臨即將實現的現實危險,因而同樣具有社會危害性。因此,犯罪預備行為同樣具有可罰性。預備犯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但是犯罪預備行為由于尚未著手實行犯罪,沒有實際造成社會危害,因此《刑法》規定,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二、 犯罪預備形態的主觀特征也包括兩個方面:
(1)行為人進行犯罪預備活動的意圖和目的,是為了順利著手實施和完成犯罪。可見,預備犯的主觀方面既有進行犯罪預備活動的意圖,又具有進而著手實行和完成犯罪的意圖。但是后者尚未實際展開而只是在犯罪預備活動中間接地得到反映;而前者,即為了順利地著手實施和完成犯罪而進行犯罪預備活動的意圖與目的,才是預備犯主觀方面主要的內容和特征所在。犯罪預備行為的發動、進行與完成,都是受此種目的的支配的。
(2)犯罪在實行行為尚未著手時停止下來,是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即是被迫而非自愿在著手實行行為前停止犯罪。這是犯罪預備與犯罪預備階段中止的關鍵區別所在。所謂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足以阻礙行為人著手實行和完成犯罪的因素,如果該因素不足以阻礙行為人繼續著手實行犯罪的,行為人也認識到這一點的(排除行為人存在認識錯誤而構成犯罪預備的情形),應認定為犯罪預備階段中止。
預備犯罪也是犯罪行為的一種,但與犯罪事實的認定上又存在一定的區別,在司法實踐中,應當根據預備犯罪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合法的認定,由公安機關對相關預備犯罪的行為進行調查取證,并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合法的處理,避免法律適用錯誤的情況。
犯罪預備與犯罪未遂的區別是什么
刑法中犯罪預備屬于犯罪嗎?
犯罪預備量刑處罰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單方簽名的協議有效嗎
2020-12-26廣東省精神損害賠償范圍是怎樣的
2021-02-09養子女對生父長時間扶養有繼承權嗎
2020-11-28離婚損害賠償包括哪些項目
2020-11-08雙倍退回定金合同還需要履行嗎
2020-12-20偽造人事檔案如何處罰
2021-03-17去拘留所探視要帶什么手續拘留所
2020-12-08道路交通事故賠償司法解釋
2021-01-26學生在學校被霸凌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20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采用什么形式
2021-01-20競業限制期限是多久
2021-03-08雇傭關系怎么證明
2021-01-03如何區別第三者責任強制險與責任險
2021-02-04貨物運輸保險糾紛案例
2021-03-17車險理賠技巧
2021-03-08重復保險如何賠付
2021-02-08事故證明書可以報保險嗎
2021-01-03“三來一補”項目保險
2020-11-12土地轉讓申請怎么寫
2021-01-17新土地法規定每一畝地多少錢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