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工作人員也難免出現工作的失誤給普通人帶來一些損失或造成人身安全威脅的事情,所以國家制定了賠償法這一法律,主要規定了賠償的標準和方式,公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申請賠償,那么我國的國家賠償法關于直接損害的相關規定是什么呢,我們通過下文來了解一下。
一、我國的國家賠償法關于直接損害的相關規定
2010年修改的國家賠償法第三十六條第(八)項規定:“對財產權造成損害的,按照直接損失給予賠償”,除增加和補充個別款項之外,總體延續了1995年國家賠償法直接損失方予以賠償的基本原則。然而,何謂直接損失,筆者尚未發現哪部法律給予確切的定義釋明,實踐中也是由辦案法官結合案情進行具體判斷。一般認為,直接損失是已經取得的財物的損失,間接損失是可得利益的喪失。[1]換言之,直接損失是已經發生的客觀、實在的損失,系現有財產的損失;間接損失是權利人有可能得到亦有可能無法得到的不確定的利益之喪失,是未來利益的損失。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行政訴訟中司法賠償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12條分四項進行了明確列舉,但這種對直接損失予以不完全列舉的方法“無法窮盡紛繁蕪雜的社會生活中的各種情形,將有關直接損失的理解留給法官在個案中揣摩。”
一般而言,利息、租金、利潤、勞動報酬等并非現有財產的直接減少,屬于間接損失的范疇。但從實踐中看,我國現有的法律規定和部分法院的案件裁判已經將利息等間接損失納入到國家賠償的范疇。
(一)國家賠償法和司法解釋的規定梳理
國家賠償法第三十六條第(七)項規定:“返還執行的罰款或者罰金、追繳或者沒收的金錢、解除凍結的存款或者匯款的,應當支付銀行同期存款利息。”此規定是新修改的國家賠償法在1995年國家賠償法第二十八條的基礎上新增加的一項。修訂之前,學界一直對返還金錢不賠償利息的做法存有質疑。修訂之后,“返還的財產是金錢時,支付銀行同期存款利息,使得返還財產之賠償更加趨于公平合理。”[3]因此,對于返還金錢的賠償方式,單獨增加了賠償利息的規定。《解釋》第12條第(3)項規定,保全的財產系國家批準的金融機構貸款的,當事人應支付該貸款借貸狀態下的貸款利息。該貸款本金和當事人應支付的該貸款借貸狀態下的貸款利息屬于國家賠償法中的直接損失。
一般而言,無論是存款抑或貸款利息,因屬孳息之范疇,屬于現有財產的可得利益,故不屬直接損失。但就上述貸款利息而言,“如果這種情況下不作為直接損失予以賠償的話,不僅要損害當事人的權益,也使依法受國家委托的金融機構蒙受損失,況且這種借貸關系合法有效,應予保護。”
由上可知,雖然利息并不屬于直接損失的范疇,但是,國家賠償法和司法解釋均基于當事人的權益保障、賠償的公平合理等考慮將其納入賠償范疇,實現了直接損失賠償原則的有限突破。筆者認為,這種現狀規定就為重新解釋直接損失并適當擴大其涵涉范圍奠定了法律文本基礎。
(二)直接損失的新擬標準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長,社會財富不斷增加,財政負擔能力不斷增強,這為擴充直接損失的賠償范圍奠定了經濟基礎。筆者認為,確定直接損失標準的考量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損失的客觀性。客觀性,即真實性或實在性,已經發生的不依賴于人的意志而存在。筆者認為,對于財產直接損失的判斷應當納入客觀性的考量因素。
一則有利于損害計算的準確,統一案件的裁判尺度。
二則有利于損害計算的穩定,避免人為主觀因素的介入導致因人而異、因案而異。
三則有利于損害的填補,客觀實際的損害已經發生,不予賠償有悖公平。
如何判斷損失的客觀性?筆者認為,一是損害的實際發生。如上述英某公司請求國家賠償案中,該公司取得的煙廠的債權和抵押權,就含有可能收不回的資金和實現不了的抵押權,因此,屬于不確定的可期待利益,并沒有客觀實際發生,非直接損失范疇;再如企業的經營損失。
2、利益的必然性。需要指出的是,每一個考量因素均不能單獨對直接損失進行判斷,必須綜合其他因素。所以,考量租金損失必然性因素的同時,還要結合損失的客觀性因素。其實,必然的可得利益屬于國家賠償范圍,已經國家賠償法所肯定。如國家賠償法第三十四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造成身體損害的,應當支付醫療費、護理費,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誤工費即必然的可得利益,被納入人身權的賠償范圍,沒有理由對財產權的賠償另立標準。至于利益必然性的具體內涵,筆者認為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利益獲得的必然性。如正在出租的房屋的租金、正在許可使用的專利使用費等;二是利益喪失的必然性。因侵犯相對人的財產權,導致依附于該財產的相關權益必然喪失。如賠償義務機關長期查封、扣押,導致物品貶損,此屬相對人利益的必然喪失,當屬直接損失范疇。
3、賠償的公平性。國家賠償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四)項均提及給付相應的賠償金,至于賠償金的計算標準則語焉不詳。最高法院法官在解讀時指出,“財產已經滅失,應按照市場價格結合被損物品新舊程度進行估價予以賠償,至于是按購物時的價格,還是按損壞時的價格,還是按作出賠償決定時的價格(重置價),有待于立法或者司法解釋明確。”財產不能恢復原狀或者滅失,國家通過支付賠償金的方式購買給相對人造成的損害,某種程度上講,這屬于損害的交易。既屬交易,當遵從公平的價值法則,計算標準就應參照市場價格。在具體法律規定層面,侵權責任法第十九條“侵害他人財產的,財產損失按照損失發生時的市場價格或者其他方式計算”的規定可茲參照。比如上述高某請求國家賠償案中,法院考慮到高某購買車輛當日就被查扣,購買價格略高于評估價格,此時的購買價格即視為市場價格,按此標準予以賠償相對公平合理。
對于直接損害的賠償并不是很明確,但是法院會根據實際需要賠償的情況來判斷如何計算賠償的金額,因為影響賠償標準的因素有很多,需要進行嚴格的判斷。
怎么申請國家賠償?
國家賠償的訴訟時效是多久
申請國家賠償范圍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買房貸款辦不成違約怎么辦
2021-03-22申請法律援助的條件
2021-03-05杭州個體戶食品超范圍經營如何處罰
2021-01-15定金不能超過合同總價多少
2020-12-23股權能保全和執行嗎
2020-11-08合同簽了多久就生效
2021-02-02質押的匯票要解押才能背書嗎
2020-12-28存款證明有效期是多長時間
2020-11-19青州律師土地糾紛怎么處理
2021-02-24房產贈與部分轉賣需要交哪些稅費
2020-12-21哪些情況下解聘職工要給補償
2021-03-18試用期勞動合同怎么寫
2021-01-13保險公司中罰則情況有哪些
2021-02-20短期財產人身保險業務償付的計算
2021-02-09保險合同無責不賠屬霸王條款
2021-03-05交通事故保險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探討
2020-11-28有保證續保條款的健康保險產品應該怎么做
2021-01-11購買車險警惕哪些陷阱
2021-02-17什么是財產保險合同
2020-11-14房屋拆遷,營業房怎么定性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