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機關在執法過程中,有時候會侵害到公民的正當權益,比如派出所錯誤羈押導致當事人人身自由受限。有的冤假錯案平反后,當事人可以拿到一筆國家賠償款。受害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賠償請求,這個有效期是兩年。那么,國家賠償的構成要件是什么?下面我們跟隨小編了解下。
一、國家賠償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國家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是指國家承擔賠償責任的必要條件。換言之,國家應當在什么情況下給予受害人賠償,申請人符合哪些條件才能取得國家賠償,國家裁判機關根據哪些條件要求國家對受害人負責賠償。
國家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是國家賠償制度的核心內容,它通常包括侵權主體要件、侵權行為的類型要件、侵權行為的性質要件、損害結果要件和侵權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因果關系要件。
只有在完全具備上述五個要件的情況下,國家才承擔賠償責任,缺少任何一個條件,國家都不承擔賠償責任,受害人也得不到賠償。可見,國家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是判斷賠償責任是否成立的重要標準,也是審理裁判國家賠償案件的主要依據。
二、國家賠償和國家補償的區別是什么?
國家補償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過程中,因其合法行為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的損失,國家對其給予彌補的制度。國家補償責任在國家賠償責任之前就已經存在。其與國家賠償的區別為:
1、兩者發生的基礎不同。國家賠償由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行為引起,以違法為前提;國家補償由國家的合法行為引起,不以違法為前提。
2、兩者性質不同。國家補償的根本屬性在于國家對特定受害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損失的填補,旨在求得因公共利益而遭受特別損失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供補救,以體現其與普通公眾間的利益平衡,并不意味著任何對國家的非難。這可以說是兩者最主要的區別。
3、時間要求不同。國家賠償責任的前提條件是損害的實際發生,即先有損害,后有賠償;而國家補償即可以在損害發生之前進行,也可以在損害發生之后進行。
4、兩者承擔責任的方式不同。國家賠償責任以金錢賠償為原則,以恢復原狀,返還財產等方式為輔;國家補償責任多為支付一定數額的金錢。
綜上所述,隨著法治社會進程的加快,國家賠償案件越來越多,這體現的是社會的進步。國家賠償的構成要件包括侵權主體、行為性質、損害結果和行為有關、侵權方是國家機關等。當事人發起訴訟,法院展開審理,侵權義務機關必須承擔賠償。這其中金額的確定很關鍵,這方面也有嚴格的標準。
房子遭強拆國家賠償申請書注意事項
冤案國家賠償標準是什么?
最新國家賠償法司法解釋全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爭議管轄權異議上訴狀
2021-01-13如果十級傷殘還在原單位工作怎么算賠償
2021-03-16被判處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會死嗎
2021-03-23哪些人屬于非直系親屬
2021-03-20提出離婚賠償的條件有什么
2020-11-26國有資產流失的主要形式和危害,怎樣有效監督
2021-03-14加工承攬合同糾紛的管轄地怎么規定
2021-03-15幼童在火車站內玩耍被列車軋傷致殘事故責任如何認定
2021-02-22民間借貸房產抵押流程有哪些
2020-12-28勞務合同的無效由什么確認
2021-01-24勞務外包是什么意思
2021-02-16辭職不批準去勞動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0-12-25保險經紀人的主要分類有哪些
2021-01-20保險合同的成立需要具備哪些
2021-01-30人身保險不適用代位追償的原因是什么
2020-12-19車上人員險何時不賠償
2021-01-09財產保險理賠時受三個限額限制
2021-02-16保險公司理賠務工標準
2021-01-29保險費的特性有哪些
2021-02-20土地轉讓免費怎么寫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