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次庭答辯狀中誹謗對方算散布誹謗行為嗎
根據刑法第246條的規定,行為人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應當立案。誹謗罪是情節犯,行為人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必須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才構成誹謗罪,予以立案追究。所謂情節嚴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捏造事實造成他人人格、名譽嚴重損害的;捏造事實誹謗他人造成惡劣影響的;誹謗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導致被害人自殺的等等情況。
誹謗是否構成誹謗罪的界限(罪與非罪的界限)
區分誹謗罪與非罪的界限,要注意:誹謗罪與治安違法行為、民事侵權行為的界限。構成誹謗罪的誹謗行為,必須是情節嚴重的,而違反治安行政法規的誹謗行為,必須局限于尚不夠刑事處罰的。民事性質的名譽侵權行為,不僅在違法程度上輕于誹謗犯罪行為以及違反治安行政法規的誹謗行為,而且還具有以下不同:
(1)誹謗罪散布的必須是捏造的虛假的事實。如果散布的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雖然有損于他人人格、名譽,但不構成誹謗罪。而名譽侵權行為,即使所述的內容是真實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開宣揚的,公開了將有損于他人人格、名譽,也可以構成名譽侵權。甚至敘述的事實愈真實,愈會加重侵權的程度。比如,為毀損他人名譽而揭人隱私,越揭露得逼真,其侵權性質越為惡劣。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0條規定,泄露并宣揚他人隱私,給他人名譽造成不良影響的,是侵害名譽權的行為,不構成誹謗罪。
(2)法人、團體、組織不能成為誹謗罪的犯罪對象。而在名譽侵權行為中,法人、團體、組織可以成為受害者。如:散布虛假消息,誣說某工廠的產品質量如何低劣等,目的是以不正當的競爭手段搞垮對方。這種行為即使造成了嚴重后果,只能構成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而不構成誹謗罪。
(3)主觀過錯要求不同。誹謗犯罪行為的主觀方面必須是直接故意;而名譽侵權的主觀過錯包括過失行為。此外,即使善意的檢舉、揭發、批評中有不實成分的,也不應以誹謗罪論處。
二、制作應訴答辯書應當注意的問題
第一,仲裁委員會應當自收到申訴人的勞動爭議仲裁申訴申請書之日起7日內對申訴進行審查,然后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決定受理的,應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7日內向申訴人和被訴人發送受理案件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同時將申訴書的副本送達被訴人,并限期要求被申訴人提出答辯書。
第二,被訴人應當在收到申訴書副本之日起15日內提交答辯書和有關證據。
第三,被訴人應當針對申訴書的請求事項、事實和理由提出答辯意見,并同時引用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規定以及有關證據進行反駁,以此說明申訴人的主張沒有合理性或者合法性。
第四,答辯是被訴人的一項權利,即是說,他可以行使,也可以放棄,這完全由被申訴人自己決定,他人不得干預。在答辯方式上也可以選擇,可以口頭答辯,也可以書面答辯,可以在仲裁準備階段答辯,也可以在仲裁中進行答辯。答辯人如果是單位的,應當寫明單位的全稱,并由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簽字。
三、法庭辯論應注意的問題
1、法庭辯論的范圍:當事人應當圍繞各自的訴訟請求或者訴訟主張,就法律的具體適用問題展開辯論。當事人對證據和事實的認定產生的爭議屬于法庭調查的內容,一般不應作為法庭辯論的范圍。
2、法庭辯論前,審判人員應要求當事人圍繞爭議焦點展開辯論。第一輪辯論時,當事人(代理人)如有書面意見的,可以記錄為“宣讀代理詞(略,詳見卷內材料)”,但應該簡要記錄辯論要點。對于當事人言辭過急或與本案無關及重復的辯論意見,審判人員應該及時制止;法庭辯論時,審判人員不得對案件性質、是非責任發表意見,不得與當事人辯論,如發生上述情況,書記員不要記入筆錄。
3、法庭辯論時,審判人員或當事人認為(經審判人員許可)有新的事實需要核實的,應該宣布“法庭辯論暫停,恢復法庭調查”,書記員應該記入筆錄。核實完畢后,應該宣布“法庭調查完畢,恢復法庭辯論”,并記入筆錄,避免將調查和辯論混淆。
4、在法庭辯論結束前,審判人員應該詢問雙方當事人是否有新的辯論意見,確認沒有以后,方可作最后陳述,書記員應該將該詢問及當事人的回答記入筆錄。
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重婚罪雙方都要坐牢嗎
2021-03-01開發商在建工程抵押可以預售嗎
2021-03-13私人擔保如何解除
2021-01-19倒車時撞死兒童,對方不滿要求額外賠償怎么辦
2020-11-26農民工工傷賠償步驟是怎樣的
2021-01-13收取支票時需要提防哪些“支票陷阱”
2021-02-23民法典如何規定父母離婚后的父母子女關系
2021-02-19法定監護人辦理一般多久
2021-01-24事實收養關系的解除
2020-12-06能索要十幾年的贍養費嗎
2021-01-24房企破產后購房者要回購房款嗎
2021-03-04遺產中財產分割延期開庭有多久
2021-02-12消費者用POS機刷卡時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6入職合同簽訂需要注意的事項包括哪些
2021-03-15法人變更員工可否離職
2020-12-07勞務工和合同工退休有什么區別
2021-01-26實習協議在法律上是什么性質
2020-12-30個人所得稅項目包含公積金和養老保險嗎
2020-12-27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的意義及完善建議
2020-11-22雇主責任險保險合同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