侮辱行為罪與非罪如何界定
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人格尊嚴和名譽權。人格尊嚴權和名譽權是公民的基本人身權利。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所謂人格尊嚴,是指公民基于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地位、聲望、工作環境、家庭關系等各種客觀條件而對自己或他人的人格價值和社會價值的認識和尊重。所謂名譽,是指公民在社會生活中所獲得的名望聲譽,是一個公民的品德、才干、信譽等在社會生活中所獲得的社會評價。所謂名譽權,是指以名譽的維護和安全為內容的人格權。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的目的。間接故意、過失不構成本罪。
誹謗罪與非罪如何界限
區分誹謗罪與非罪的界限,要注意:誹謗罪與治安違法行為、民事侵權行為的界限。構成誹謗罪的誹謗行為,必須是情節嚴重的,而違反治安行政法規的誹謗行為,必須局限于尚不夠刑事處罰的。
民事性質的名譽侵權行為,不僅在違法程度上輕于誹謗犯罪行為以及違反治安行政法規的誹謗行為,而且還具有以下不同:
(1)誹謗罪散布的必須是捏造的虛假的事實。如果散布的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雖然有損于他人人格、名譽,但不構成誹謗罪。而名譽侵權行為,即使所述的內容是真實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開宣揚的,公開了將有損于他人人格、名譽,也可以構成名譽侵權。甚至敘述的事實愈真實,愈會加重侵權的程度。比如,為毀損他人名譽而揭人隱私,越揭露得逼真,其侵權性質越為惡劣。泄露并宣揚他人隱私,給他人名譽造成不良影響的,是侵害名譽權的行為,不構成誹謗罪。
(2)法人、團體、組織不能成為誹謗罪的犯罪對象。而在名譽侵權行為中,法人、團體、組織可以成為受害者。如:散布虛假消息,誣說某工廠的產品質量如何低劣等,目的是以不正當的競爭手段搞垮對方。這種行為即使造成了嚴重后果,只能構成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而不構成誹謗罪。
(3)主觀過錯要求不同。誹謗犯罪行為的主觀方面必須是直接故意;而名譽侵權的主觀過錯包括過失行為。此外,即使善意的檢舉、揭發、批評中有不實成分的,也不應以誹謗罪論處。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侮辱罪的罪與非罪以及誹謗罪的罪與非罪的相關資料。侮辱罪和誹謗罪是兩種不同的罪行,在平時我們一定要正確區分兩種罪行。如果你還有對這兩種罪有什么疑問,歡迎來律霸網找律師進行相關的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民間借貸被告不出庭有什么后果
2021-02-17申請強制執行可否附加失信
2020-11-18保管合同沒約定生效期限
2021-02-22無故減薪算辭退嗎
2021-03-13賣主去世房產怎么過戶
2020-12-04員工與公司解除合同能否要到賠償
2020-12-22商家銷售舊貨應否承擔質量責任
2021-01-26國內貨物運輸保險條款
2021-03-20貨物運輸保險糾紛案例
2021-03-17保險合同的體現形式包括了哪些
2020-11-28少年摔了一跤死了 保險公司卻不肯賠付
2021-01-26事故中汽車失火保險公司會賠嗎
2020-12-19主合同、保證合同與保證保險合同能否合并審理
2021-02-21人身保險合同中的變更受益人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5解除保險合同的事由有哪些
2020-12-23城市拆遷原地安置補償比例
2021-02-22手續齊全的賓館拆遷沒有補償怎么辦
2020-12-29企業可以獲得的拆遷補償有哪些
2020-12-26復墾的補償標準
2021-01-11如何辦理征地補償登記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