誣告陷害罪是指什么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規定,誣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實,作虛假告發,意圖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為。誣告陷害他人,必須是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為目的。如果不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為目的而捏造事實誣告的,如以敗壞他人名譽、阻止他人得到某種獎勵或者提升等為目的而誣告他人有違法或不道德行為的,不構成本罪。
本罪與誹謗罪的界限
二者的共同點表現在都是捏造事實,而且誹謗罪也可能捏造犯罪事實。它們的主要區別是;
1、客體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權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名譽。
2、主觀方面不同:前者的目的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的目的是破壞他人名譽。
3、客觀行為不同:前者是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實,通常向國家機關或有關單位告發;后者是捏造有損他人名譽的事實,散布于第三者或更多的人,但不向國家機關或有關單位告發。如果行為人雖然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實,但并不告發,而是私下散布,旨在損害他人名譽,就構成誹謗罪。
本罪與報復陷害罪界限
二者都表現為陷害他人,主要區別是:
1、客體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權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民主權利。
2、對象不同:前者的對象是一切公民;后者的對象是控告人、申訴人、批評人與舉報人。
3、主體不同:前者是一般主體;后者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4、行為表現不同:前者表現為捏造犯罪事實,作虛假告發;后者表現為濫用職權、假公濟私,進行報復陷害。
5、目的不同:前者是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是一般報復的目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為了報復陷害控告人、申訴人、批評人,利用職權、捏造犯罪事實,并向有關機關告發的,完全符合誣告陷害罪的特征,應定誣告陷害罪,不定報復陷害罪。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僅有捏造事實陷害他人的行為,但并未向國家機關活著有關單位告發,不是意圖他人受到刑法的處罰,那么這種一般的誣陷行為并不構成誣告陷害罪。對于誣告陷害罪的構成要件,如主體、客體、主觀、客觀方面有疑問之處,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逾期付款違約金應當按照何種標準計算問題的批復
2021-02-05爺爺坐過牢影響孫子嗎
2020-11-28定金和訂金是一個意思嗎,哪個可以退
2021-02-21交通事故的傷殘鑒定程序
2020-12-21如何防范家庭冷暴力
2020-12-15離婚給女方贍養費標準
2020-11-18法定管轄分為哪幾種,裁定管轄有哪些
2021-03-11交通事故處理的程序及交通事故處理的期限
2020-11-25交通事故雙方同等責任對方沒保險怎么辦
2021-02-26防二次出軌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11派遣員工如何中止合同
2020-11-26合同隱瞞真實情況是欺詐行為嗎
2021-01-30顧客在超市內摔傷,超市理應賠償嗎
2021-03-16勞動合同怎樣終止?
2021-03-21如果公司倒閉怎么賠償
2020-11-23雙方當事人在發院達成調解協議 一方不履行咋辦
2020-11-29哪些人可以做保險合同的關系人
2020-11-18人身保險理賠款如何入賬
2021-01-26預付款保函有效期一般是多久
2021-02-02保險代理人管理規則有什么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