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死是否構成犯罪
在我國,在法律未允許實行積極安樂死的情況下,實行積極安樂死的行為,仍然構成故意殺人罪;既不能認為這種行為不符合故意殺人罪的犯罪構成,也不宜以刑法第13條的但書為根據宣告無罪。當然,量刑時可以從寬處罰。
實施積極的安樂死的行為,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所謂安樂死,通常是指為免除患有不治之癥、瀕臨死亡的患者的痛苦,受患者囑托而使其無痛苦地死亡。安樂死分為不作為的安樂死與作為的安樂死。不作為的安樂死(消極的安樂死),是指對瀕臨死亡的患者,經其承諾,不采取治療措施(包括撤除人工的生命維持裝置)任其死亡的安樂死。?這種行為不成立故意殺人罪。安樂死有以下三種情況:
(一)是沒有縮短患者生命的安樂死(本來的安樂死、真正的安樂死),這種行為不成立犯罪;
(二)是具有縮短生命危險的安樂死(間接安樂死)。這種行為雖然具有縮短患者生命的危險,但事實上沒有縮短患者生命,也不成立故意殺人罪;
(三)是作為縮短患者生命手段的安樂死(積極的安樂死),即為了免除患者的痛苦,而提前結束其生命的方法。
現世界上只有個別國家對積極的安樂死實行了非犯罪化。而我國對于安樂死還是持反對態度的。
實施條件
對重度精神病患者、重度殘疾人及處于不可逆昏迷中的植物人,實施使其在無痛苦感受中死去的行為。
狹義專指對身患絕癥、臨近死亡、處于極度痛苦之中的患者,實施促使其迅速無痛苦死亡的一種方式。又稱無痛苦死亡。一般多指后者。各國對安樂死是否合法存在爭論。持肯定態度的學者認為安樂死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1、從現代醫學知識和技術上看,病人患不治之癥并已臨近死期;
2、病人極端痛苦,不堪忍受;
3、必須是為解除病人死前痛苦,而不是為親屬、國家、社會利益而實施;
4、必須有病人神志清醒時的真誠囑托或同意;
5、原則上必須由醫師執行;
6、必須采用社會倫理規范所承認的妥當方法。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現目前我們國家,安樂死還是非法行為,如果我們對他人實施了安樂死,那么會根據故意殺人罪進行處罰。所以我們不要對他人進行安樂死的行為,是會觸犯法律的,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拆遷中行政強拆與司法強拆有什么區別
2021-01-12高空拋物導致他人受損的責任主體是誰
2021-02-01相鄰關系與地役權有什么區別是什么
2020-12-30工傷取鋼板費應該怎么主張
2021-02-26如何寫反擔保保證合同
2021-02-25交通違章一般多久之內處理
2021-02-08專業離婚律師的告誡
2020-12-18合伙人鬧翻了怎么撤資
2021-01-12股權質押合同怎么寫
2021-02-09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離婚后財產糾紛案件收費標準的請示的復函
2020-12-20公民應怎樣立遺囑,遺囑怎么寫
2021-03-03商標糾紛法院調解的效力
2020-12-01欠錢不還法院強制執行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23公司名稱變更合同是否依然有效
2021-03-09遺產繼承份額轉賣是怎樣的
2021-02-06放棄繼承權有啥法律后果
2021-03-16如何辦理房屋繼承公證
2020-12-04單方想離婚要怎么辦理
2020-12-06雇傭關系能認定工傷嗎
2021-01-31房地產開發企業發票如何管理審核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