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果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會判多久?
故意傷害致命被害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二、故意傷害的區分
1、與一般毆打的界限
一般毆打行為只是給他人造成暫時性的肉體疼痛,或使他人神經受到輕微刺激,但沒有破壞他人人體組織的完整性和人體器官的正常機能,故不構成犯罪。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毆打行為表面上給他人身體造成了一定的損害,但顯著輕微,即按《人體輕傷鑒定標準》不構成輕傷的,不能以故意傷害罪論處。因此,在區分故意傷害與一般毆打時,既要考慮行為是否給人體組織及器官機能造成了損害,又要考察損害的程度。
2、與故意殺人罪的界限
就一般情況講,兩罪并不難區分,但在碰遇故意殺人未遂造成傷害或故意傷害致人死亡兩種情況時,二罪易混淆。要把握二罪的主要區別在于行為人是否以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為故意內容。如果行為人無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而只有傷害他人健康的故意,即使客觀上行為導致了他人的死亡,也只能以故意傷害罪致死認定;如果行為人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即使其行為沒有造成他人死亡的結果,也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司法實踐中,要認定行為人的故意內容是傷害還是殺人,應遵循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查明案件的全部事實,從行為人與被害人的關系,案件的起因、過程、結果、作案的手段、使用的工具、打擊的部位、強度、作案的時間、地點、環境條件、行為人作案前后的表現等方面入手,進行綜合分析、判斷。
3、與過失致人死亡的界限
在故意傷害致死的情況下,二者相近之處是:在客觀上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結果,在主觀上行為人對死亡結果的發生往往都表現為過失的心理態度。二罪根本區別在于,前罪具有傷害他人朝故意,其死亡結果是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的;而后罪沒有犯罪的故意,是由于過失致人死亡。司法實踐中,依據案情查明行為人有無犯罪故意,對劃清二罪的界限,至關重要。
4、強奸、搶劫過程中情節
一般作為相應罪的加重情節,不再按故意傷害罪論處。
5、與其他犯罪
刑法第234條規定:“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即行為人在實施其他犯罪的過程中,傷害他人,刑法另有規定的,應按有關條文定罪量刑。如犯強奸、搶劫、放火等罪致人傷害的,應分別依照各相應條款定罪量刑,不依故意傷害罪論處。
綜合上面所說的,故意傷害如果致人死亡的,一般就是屬于最嚴重的情形,而且這種行為一般在處罰的時候也會按照最高的處罰標準來進行判決;所以,執法人員在處理的時候就會按實際情況來,受害者的傷害越重所要承擔的刑法也會更重這都是有依據的。
故意傷害重傷不賠償怎么判
故意傷害致人死亡賠償標準是什么?
故意傷害罪如何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認定書下來多久做工傷鑒定
2021-01-04私下和保姆簽了合同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04司法部發布《五不準》通知的內容
2021-02-21停車場刮蹭逃逸后果
2020-12-30如何保釋,保釋的流程是怎樣規定的
2021-03-07交通事故鑒定有傷需要多長時間
2021-03-25行政機關凍結銀行存款可以不通知當事人嗎
2021-02-282020最新的交通事故傷殘鑒定等級是怎么樣的
2021-02-05經過什么樣的流程才能申請取保候審
2021-01-06治安管理處罰需要立案嗎
2021-03-02房屋建筑包括的范圍有哪些
2021-03-02一般用人單位是怎么舉證
2020-11-26勞動合同和勞務協議屬于什么區別
2021-03-02被收購公司孕婦員工怎么辦
2020-11-23農民工有哪些勞動保護
2020-12-19如何理解因開除、除名、辭退、辭職、自動離職發生的爭議
2021-01-24房多錢少購足人身保險再投資方為御險上策
2021-03-13網絡保險的發展對策有哪些
2020-11-14財產保險合同如何分類
2021-02-16設立外資保險公司需要提交哪些文件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