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詐騙中間人責任有哪些
看中間人所起的作用,有可能構成共同詐騙。
雖然詐騙行為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在一些共同的特征把握這些特征予以防范,是可以避免使自己誤入歧途、落入圈套的。更何況很多騙子的手段并不見得很高明,受騙的主要原因還是出于受害人本身。一般說來,受害人具有一些不良或幼稚的心理意識,是詐騙分子之所以能輕易得手的關鍵。通常,下面幾種不良心理意識易被詐騙分子利用:(1)虛榮心理;(2)不作分析的同情、憐憫心理;(3)貪占小便宜的心理;(4)輕率、輕信、麻痹、缺乏責任感;(5)好逸惡勞、想入非非;(6)貪求美色的意識;(7)易受暗示、易受誘惑的心理品質等等。
以學生為例
1.思想單純,分辨能力差
很多同學從小學、中學到大學都有“十年寒窗”的經歷,與社會接觸較少,思想單純;對一些人或者事缺乏應有的分辨能力,更缺乏刨根問底的習慣,對于事物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表象上,或根本就不去分析使詐騙分子有可乘之機。
2.同情心作祟
幫助有困難的人,這是我國的優良傳統,是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的。但如果不假思索去“幫”一個不相識或相識不久的人,這是很危險的。然而遺憾的是,我們有不少大學生就是憑著這種幼稚、不作分析的同情、憐憫之心,一遇上那些自稱走投無路急需幫助的“落難者”,往往就會被他們的花言巧語所蒙蔽,繼而“慷慨解囊”,自以為做了一件好事,殊不知已落入騙子設下的圈套。
3.有求于人,粗心大意
每個人免不了有求他人相助的事,但關鍵是要了解對方的人品和身份。有些同學在有求于人而有人愿“幫忙”時,往往是急不可待,完全放松了警惕;對于對方提出的要求,常常是惟命是從,很“積極自覺”地滿足對方的要求進而鑄成大錯。
4.貪小便宜,急功近利
貪心是受害者最大的心理缺點。很多詐騙分子之所以屢騙屢成,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利用人們的這種不良心態。受害者往往是為詐騙分子開出的“好處”、“利益”所深深吸引,自以為可以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利益和好處,見“利”就上,趨之若鶩,對于詐騙分子的所作所為不加深思和分析,不作深入的調查研究,最后落得個“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可悲下場。
以上就是對你提出的問題的回答,詐騙的話應該及時的報警處理,畢竟被騙了應該保護自己的權益,中間人的責任還是看他的作用和目的了,一般情況下中間是有一點責任的,畢竟這個和自己是有關系的。你可以咨詢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棚改拆遷后第二套房是否可享受購房補貼
2020-12-13自留地產生的侵權糾紛如何處理
2020-12-14重婚的法律責任
2020-11-23勞動合同變更需要員工同意嗎
2021-02-06勞動者口頭申請辭職是否有效
2021-02-13民事合同欺詐會否判刑
2021-01-19微信聊天記錄能否作為證據
2021-02-28婚前房產婚后更名屬于個人嗎
2020-11-18小產權房子能做抵押貸款嗎
2021-03-08江西藍天學院專職人員調崗申請表
2020-11-29公司破產財務人員可以辭職嗎
2021-03-08機動車免除責任的確定有哪些標準
2021-03-02意外傷害險理賠流程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15廣西保監局:新型人身保險不宜與金融產品片面比較
2021-02-13打瞌睡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1-03-19分紅保險的投保方法有哪些
2020-11-16起訴保險公司拒賠訴狀有什么內容
2021-02-20自然災害車險賠嗎
2021-01-31運輸工具保險的險種
2020-12-09保額與保費是同一個概念嗎?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