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珍貴的莫過于人生命和自由,人生最痛苦的莫過于失去生命和自由。無罪辯護——是為不應失去人身自由或者生存權的人依法爭得人身自由或生存權而辯護。
根據我國《刑法》和《刑事訴訟法》,被告有以下情形的,可作無罪辯護:
一、被告不具有犯罪主觀要件
犯罪或由故意構成,或由過錯構成。以故意為犯罪構成要件的犯罪因被告不具有主觀故意而不構成該故意犯罪。以過失為犯罪構成要件的犯罪,因被告不具有過失而不構成該過失罪。既無故意也無過失則不構成任何犯罪。
二、被告不是犯罪主體
犯罪還須同時滿足刑法規定的主體要件。未滿十四周歲的人犯罪的不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未滿十六周歲的除犯故意殺人、故意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毒、放火、爆炸、投毒等八項罪名以外的不負刑事責任;《刑法》第十八條規定,完全性精神病人犯罪或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不正常時犯罪的不負刑事責任。
三、被告犯罪行為證據不足
“罪刑法定”、“罪刑相適應”等法定基本原則作為刑事審判的基本原則,《刑事訴訟法》確定了無罪推定的原則。證據不能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或證據鏈條脫節,將影響犯罪事實的認定,應該進行無罪辯護。
四、辦案機關程序違法
違反法定程序取得的證據難以保證其真實與公正性,用以證明案件事實極有可能出現差錯。《刑事訴訟法》第43條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1條明文規定:“嚴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凡經查證確實屬于采用刑訊逼供或者威脅、引誘、欺騙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因此,對沒有履行法定告知義務或違反程序取得的證據應堅決予以否定。
五、刑法不認為是犯罪
如《刑法》第十三條規定,“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為罪;《刑法》第十六條規定,因“不可抗力”或“不能預見”原因造成的危害行為不為罪;《刑法》第二十條規定,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刑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緊急避險不負刑事責任。
六、刑法不予追究
有些行為,雖然給權利人造成了嚴重的損害,但由于其特殊原因,不追究刑事責任。如《刑法》第八十七條規定,已過追訴時效的不再追究,《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第(四)項規定,自訴案件受害人不起訴或撤回起訴的,不予追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抵押
2021-03-17欠錢不還夫妻倆離婚怎么辦
2020-11-25取保候審3年了何時結案
2020-11-14新三板定向增發涉及哪些制度問題
2021-03-13國內外的結婚程序
2021-03-06商業銀行從事不正當競爭怎么辦
2020-11-08企業承包與租賃合同區別具體在哪些地方
2021-01-01學生在校意外摔倒學校負什么責任嗎
2021-03-16非法侵入住宅罪的概念是什么
2021-01-02勞動合同變更
2021-01-12未經協商單方變更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1-02企業關閉分流可以解除合同不走嗎
2020-11-25保險合同成立兩年后能否以未如實告知拒賠
2021-03-08從海運保險角度淺析國外進口商對貿易合同的選擇
2020-12-29保險合同案件的特點、問題及對策
2020-12-05出險和理賠時要注意什么
2021-01-25"保險受益人”空白 忽略保單細節引發爭議
2020-12-20保險公司歡迎強三險 經常肇事者須付高額保費
2020-11-23醫院認定人死不算 保險公司抗辯不成立
2020-11-16交警調解后怎么和保險索賠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