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治社會中解決任何問題糾紛需要有法律依據,而我國的各類法律都比較完善,刑事訴訟法主要是來解決刑事案件的相關問題,其主要目的是來保障解決刑事案件的時候各方的權益不受到侵犯,其中有關于翻譯的規定,那刑訴法對翻譯的規定有哪些?下面就詳細介紹。
一、刑事訴訟法翻譯人員
1、翻譯人員的概念、條件。
翻譯人員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接受公安司法機關的指派或者聘請,為參與訴訟的外國人或無國籍人、少數民族人員、盲人、聾人、啞人等進行語言、文字或者手勢翻譯的人員。
翻譯人員應當具備一定的條件:(1)能夠勝任語言文字翻譯工作,有為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提供翻譯的能力。(2)應當與案件或者案件當事人無利害關系,否則應當回避。
2、翻譯人員的訴訟權利、訴訟義務。
翻譯人員在刑事訴訟中享有以下訴訟權利:(1)了解與翻譯有關的案件情況。(2)要求公安司法機關提供與翻譯內容有關的材料。(3)查閱記載其翻譯內容的筆錄,如果筆錄同實際翻譯內容不符,有權要求修正或補充。(4)獲得相應的報酬和經濟補償。
翻譯人員在刑事訴訟中應當承擔以下義務:(1)實事求是,如實進行翻譯,力求準確無誤,不得隱瞞、歪曲或偽造,如果有意弄虛作假,要承擔法律責任。(2)對于提供翻譯活動所獲知的案件情況和他人的隱私,應當保密。
二、檢察人員擔任翻譯人員不屬于法定回避情形。
檢察人員擔任翻譯人員應當遵守訴訟程序規定,依法客觀公正履行職責。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法定回避情形,簡而言之,就是因與案件當事人或案件處理存在利害關系,或因存在職責沖突,導致不得參與訴訟。檢察人員存在應當回避情形自應回避,更不得擔任案件翻譯人員。
與辦案人員不得同時擔任證人、鑒定人、辯護人等不同的是,檢察人員擔任翻譯人員并不存在職責沖突,甚至可以說,即便是辦理案件的檢察人員同時擔任案件翻譯人員,也不存在工作職責沖突的問題。以工具論的觀點看,一個秉持客觀公正立場的翻譯人員本質上與同聲傳譯的機器沒有區別。客觀公正是司法對辦案人員的必然要求,檢察人員擔任翻譯并不必然導致其喪失客觀公正立場。翻譯人員是協助和服務訴訟工作的,與辦案人員的工作職責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是相輔相成的,根本不存在職責沖突的問題。試想一個掌握某項語言特長的辦案人員與存在語言障礙的訴訟當事人之間如能順暢溝通,對于提升辦案效率,節約司法資源,都是大有裨益的。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現行刑事訴訟法律對翻譯人員能否在偵查、審查起訴和審判階段同時擔任翻譯尚未作出明確規定,但筆者認為,檢察人員不應在同一案件中擔任不同階段的翻譯人員。
對于翻譯者的要求非常高,不僅要有特別好的專業知識,還要在政治上合格熟悉我國的法律,能真正翻譯出說翻譯內容的真正含義,來保障需求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刑事訴訟律師費用大概是多少
新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的內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監督必須有執法證嗎
2020-12-08擔保人被強制執行后如何追償
2020-11-28動產抵押生效要件如何規定
2021-03-17同居子女撫養協議樣本
2021-03-17效力未定的合同類型及其效力如何確定
2020-11-12雇傭關系無底薪可以嗎
2021-02-21競業限制的補償金包含在在職工資里是否違法
2020-11-21勞務合同應遵循什么原則
2021-01-13試用期沒有7天不給工資是否合法
2020-12-18短期財產人身保險業務償付的計算
2021-02-09撞傷行人駛離現場,返回時掉頭撞樹如何理賠?
2021-03-16承運人無單放貨,正本提單持有人如何索賠?
2020-11-24保險受益權的產生
2020-12-01交通意外保險協議
2020-11-24土地出讓方式有幾種
2020-11-10選擇拆遷安置房有什么風險
2020-12-122020最近大棚拆遷補償標準
2020-12-17企業拆遷補償標準和方式
2021-02-13未繼承房產拆遷安置后如何處理
2021-03-05拆遷宅基地地上的人參怎么補償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