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是規定和約束我國公檢法部門刑事訴訟活動的法律,主要作用是為刑法保駕護航,保證刑法確實能夠起到懲治犯罪、維護國家和社會公眾安全的目的,由此可見刑事訴訟法的重要意義,了解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也很有必要,刑訴法司法解釋155條是什么?
一、刑訴法司法解釋155條是什么?
最高人民法院以法釋[2012]21號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以下簡稱刑訴法解釋),第155條第二款規定,“犯罪行為造成被害人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付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被害人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等費用;造成被害人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等費用?!睘?a href='http://www.sdjlnm.com/susong/32.html' target='_blank' data-horse>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給出了一個可予支持的范圍。從其羅列的各種項目看,參照民法通則(1986年)第119條、侵權責任法(2009年)第16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3年,以下簡稱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17條等法條的表述形式與順序看,該款規定徹底排除了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和被撫養人生活費(以下簡稱“三項賠償”),法官在辦理案件時也是明確告知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原告及其代理人“最好與被告協商,如果協商不成,法院不會判決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和被扶養人生活費”、“與刑事案件一并判決時不會判,單獨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時也不會判”。按照上述規定,辦案法官這種告知是正確的。
筆者以為,無論從我國立法目的、法律體系、價值取向、社會效果還是比較法等多角度看,刑訴法解釋第155條第二款之規定均屬于解釋者(或稱立法者,因為制定有權解釋也是一種立法行為)有意放棄“三項賠償”形成的“盲區”,而不是有意或無意遺漏形成的“法律漏洞”。其在刑事訴訟法限縮了“經濟損失”文義許可范圍的基礎上作出了進一步限制。與現行刑法、刑事訴訟法的立法目的與任務,與立法者于立法當時確立的價值取向以及所要追求的社會效果是不相符合的。
明確限制了法律中經濟損失的許可范圍,使得經濟損失的定義不至于太過空泛和籠統。刑訴法司法解釋是對刑事訴訟法的補充說明和解釋,在對刑訴法有所疑問時可以參考司法解釋的相關內容。
?最新刑事訴訟法解釋
?新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的內容
?新刑事訴訟法證據規則有哪些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在網絡罵人侵權嗎
2021-02-17事故全責不處理能年檢嗎
2020-12-31個人借貸的借貸保證要準備嗎
2021-03-04父母朋友能否成為該子女的監護人
2020-12-03贍養費收入法院能查嗎
2020-11-27只有買房協議無房產證如何過戶
2021-01-20消除不良逾期記錄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23如何才能正確的規避購房交易中風險呢
2021-02-03詐騙罪 偽造房產證
2020-12-14勞動合同的解除要求需要哪些
2021-01-19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工作原則
2020-11-20勞動爭議一審結束仲裁還有效力嗎
2021-02-10飛機延誤有賠償嗎
2021-02-17車輛發生保險事故如何妥善處理
2021-03-04無證駕車所致財損保險會不會賠
2020-12-13保險公司懷疑騙保不理賠怎么辦
2020-12-10偽造 涂改有關證明騙取保險金案
2021-03-11指定代理
2021-03-11有出讓土地的經濟適用房嗎
2021-03-02對拆遷補償不滿意怎么辦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