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的國家,所以為了審判過程不受語言因素的干擾,就出現了翻譯人員參加訴訟。對于翻譯人員的地位以及作用,我國刑事訴訟法作出了具體的規定。下面就由小編帶領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刑事訴訟法關于翻譯人員的規定。
一、刑事訴訟法關于翻譯人員的規定
(一)訴訟中的翻譯人員
翻譯人員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接受公安司法機關的指派或者聘請,為參與訴訟的外國人或無國籍人、少數民族人員、盲人、聾人、啞人等進行語言、文字或者手勢翻譯的人員。
翻譯人員應當具備一定的條件:
(1)能夠勝任語言文字翻譯工作,有為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提供翻譯的能力。
(2)應當與案件或者案件當事人無利害關系,否則應當回避。
翻譯人員的訴訟權利、訴訟義務。
翻譯人員在刑事訴訟中享有以下訴訟權利:
(1)了解與翻譯有關的案件情況。
(2)要求公安司法機關提供與翻譯內容有關的材料。
(3)查閱記載其翻譯內容的筆錄,如果筆錄同實際翻譯內容不符,有權要求修正或補充。
(4)獲得相應的報酬和經濟補償。
翻譯人員在刑事訴訟中應當承擔以下義務:
(1)實事求是,如實進行翻譯,力求準確無誤,不得隱瞞、歪曲或偽造,如果有意弄虛作假,要承擔法律責任。
(2)對于提供翻譯活動所獲知的案件情況和他人的隱私,應當保密。
(二)詢問犯罪嫌疑人的翻譯人員
對于訊問犯罪嫌疑人需要翻譯人員的情況主要有三種:少數民族、聾啞人以及外國人。
對于少數民族需要翻譯人員的規定,可根據《刑事訴訟法》 第9條的規定,“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于不通曉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應當為他們翻譯。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雜居的地區,應當用當地通用的語言進行審訊,用當地通用的文字發布判決書、布告和其他文件。”
對于聾啞人需要翻譯人員的規定,可根據《刑事訴訟法》 第119條的規定,“訊問聾、啞的犯罪嫌疑人,應當有通曉聾、啞手勢的人參加,并且將這種情況記明筆錄。”
對于外國人的情形,根據《刑事訴訟法》 第16條的規定,“對于外國人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適用本法的規定。”由此可參考我國對于少數民族和聾啞人的規定。
綜上所述,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翻譯人員的擔任是有條件的,且翻譯人員的職責是必須如實翻譯并準確表達當事人的語言。另外,為了防止翻譯人員影響案件判決,翻譯人員也適用刑訴法的回避規則。
刑事訴訟管轄權異議申請書怎么寫
2020最新刑事訴訟法全文
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打騷擾電話觸犯法律嗎
2021-01-1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公證活動相關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解讀之三
2020-12-17女職工禁忌從事的勞動范圍怎么規定
2020-12-02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經營單位不可以制作什么信息
2021-03-01土地承包期滿之后怎么續包
2020-11-14公租房申請書如何寫
2021-03-17有產權公寓可以抵押嗎
2021-02-22公司不成立工會可以嗎
2020-11-15企業能否對裁員經濟補償金設定條件
2021-03-23壽險投保的一般流程
2020-11-27兒童意外險保障范圍都是包括哪些
2021-02-06意外事故證明怎么寫才有法律效力
2021-01-22出口運輸保險怎樣安全省費
2021-01-27如何進行人身保險理賠辦理
2021-02-20貨損保險合同代理是如何發生的
2021-02-21交保費未出保單合同是否成立
2021-03-22申請設立外資保險公司是否受理決定的期限
2021-03-18為非直系親屬投保不理賠怎么辦
2021-02-28發生交通事故怎么保險理賠
2021-02-28財產保險合同主要履行哪些原則
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