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民事主體,都享有自由權,但是司法機關的偵查人員,在掌握了確切的證據之后,可以刑事訴訟法逮捕條款為依據,提出逮捕請求,在拿到逮捕令之后,才能到該民事主體的住所、工作場所,逮捕該民事合主體。法律規定的逮捕的條件是怎樣的呢?
一、逮捕是什么
逮捕,是指司法機關在一定時間內依法剝奪犯罪嫌疑 人、被告人人身自由并羈押于一定場所的強制措施。逮捕是強制措施中最嚴厲的一種。它能有效地控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從而保證刑事訴訟的順利進行。如果不 依法適用逮捕措施,將侵害公民的人身權利。因此,對犯罪嫌疑人采用逮捕措施時,必須嚴格遵守逮捕的法定條件和程序。
二、逮捕條件有哪些
根據刑事訴訟法和人民檢察院辦理刑事案件規則的規定,逮捕的條件為:
1、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所謂“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是指同時具備下列情形:
(1)有證據證明發生了犯罪事實。
(2)有證據證明該犯罪事實是犯罪嫌疑人實施的。
(3)證明犯罪嫌疑人實施的犯罪行為的證據已有查證屬實的。
2、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
3、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而有逮捕必要的。
三、批準逮捕需要什么程序
1、受理。檢察機關對公安等偵查機關提請批捕的案件,應指定專人審查其所移送的案卷材料和證據等是否齊全,法律手續是否完備。
2、審查案卷材料。人民檢察院受理公安機關提請批捕犯罪嫌疑人的案件后,應當指定專人進行審查。審查后提出是否批準逮捕的意見。
四、刑事訴訟法逮捕條款有哪些?
第七十九條
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審尚不足以防止發生下列社會危險性的,應當予以逮捕:
(一)可能實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會秩序的現實危險的;
(三)可能毀滅、偽造證據,干擾證人作證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對被害人、舉報人、控告人實施打擊報復的;
(五)企圖自殺或者逃跑的。 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或者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曾經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應當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可以知道,只有在掌握了確切民事主體實施犯罪行為的證據之后,并且確定其會被判處刑罰的,才能進行逮捕,否則若司法機關無故逮捕民事主體,侵害其自由權和名譽權,是需要承擔國家賠償的責任的。
新刑事訴訟中的非法證據排除包括哪些
刑事訴訟法解釋第155條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正式工能辭退嗎
2021-03-25房主與第二買受人簽訂合同是無權處分嗎
2020-11-11施工沒砸到人能要求賠償嗎
2020-12-09買病假條屬于違法行為嗎
2020-12-20房產繼承糾紛的訴訟時效
2020-12-30貸款擔保一定要抵押物嗎
2020-11-22擔保合同的法律效力該如何確定
2020-11-19引起效力待定的原因是什么
2020-11-08訴訟離婚需要找律師嗎
2021-01-30融資租賃合同法律關系中將涉及哪些主體
2021-03-16承包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0-12-14集資房交易受法律的保護嗎
2021-02-03什么叫勞務用工合同
2021-01-28購房應該怎樣投保
2020-11-27該案中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0-11-10保險法充分保護投保人利益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27出口產品責任保險的費率厘訂原則是什么
2021-02-16一起保險合同糾紛案的代理詞怎么寫
2021-01-28保險問答:孕婦能不能投保?
2020-12-13個人如何承包林地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