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民事主體,都享有自由權,但是司法機關的偵查人員,在掌握了確切的證據之后,可以刑事訴訟法逮捕條款為依據,提出逮捕請求,在拿到逮捕令之后,才能到該民事主體的住所、工作場所,逮捕該民事合主體。法律規定的逮捕的條件是怎樣的呢?
一、逮捕是什么
逮捕,是指司法機關在一定時間內依法剝奪犯罪嫌疑 人、被告人人身自由并羈押于一定場所的強制措施。逮捕是強制措施中最嚴厲的一種。它能有效地控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從而保證刑事訴訟的順利進行。如果不 依法適用逮捕措施,將侵害公民的人身權利。因此,對犯罪嫌疑人采用逮捕措施時,必須嚴格遵守逮捕的法定條件和程序。
二、逮捕條件有哪些
根據刑事訴訟法和人民檢察院辦理刑事案件規則的規定,逮捕的條件為:
1、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所謂“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是指同時具備下列情形:
(1)有證據證明發生了犯罪事實。
(2)有證據證明該犯罪事實是犯罪嫌疑人實施的。
(3)證明犯罪嫌疑人實施的犯罪行為的證據已有查證屬實的。
2、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
3、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而有逮捕必要的。
三、批準逮捕需要什么程序
1、受理。檢察機關對公安等偵查機關提請批捕的案件,應指定專人審查其所移送的案卷材料和證據等是否齊全,法律手續是否完備。
2、審查案卷材料。人民檢察院受理公安機關提請批捕犯罪嫌疑人的案件后,應當指定專人進行審查。審查后提出是否批準逮捕的意見。
四、刑事訴訟法逮捕條款有哪些?
第七十九條
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審尚不足以防止發生下列社會危險性的,應當予以逮捕:
(一)可能實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會秩序的現實危險的;
(三)可能毀滅、偽造證據,干擾證人作證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對被害人、舉報人、控告人實施打擊報復的;
(五)企圖自殺或者逃跑的。 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或者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曾經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應當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可以知道,只有在掌握了確切民事主體實施犯罪行為的證據之后,并且確定其會被判處刑罰的,才能進行逮捕,否則若司法機關無故逮捕民事主體,侵害其自由權和名譽權,是需要承擔國家賠償的責任的。
新刑事訴訟中的非法證據排除包括哪些
刑事訴訟法解釋第155條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雙規的一般程序是什么,雙規適用的范圍有哪些
2021-01-26《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公證活動相關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解讀之一
2021-02-03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中的證明標準和證明責任是什么
2021-01-01留置權與抵押權有什么差別有哪些
2021-03-25農村土地征地程序是什么
2020-11-12經偵傳喚可以不去嗎
2021-03-20可以簽訂免息借款協議嗎
2021-02-21企業如何登陸新三板掛牌
2021-02-13法定監護人辦理一般多久
2021-01-24法院進入簡易程序多久能審,還可以上訴嗎
2020-11-13交通事故雙方同等責任對方沒保險怎么辦
2021-02-26裝修的房子漏水損失怎么賠償
2021-01-13交通事故植皮能評殘嗎
2021-02-06輕傷取保候審的條件和變更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01公司對女員工做人流有假嗎
2020-11-22社保減員能否作為勞動關系解除的條件
2021-02-13商場未盡保障義務是否應當賠償
2021-02-05勞動爭議的調解組織有哪些?
2021-03-07勞動糾紛多長時間內能去仲裁
2020-11-24保險公司的除外責任有哪些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