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搶劫、盜竊等刑事案件后,公安機關接到報警,就應該進行立案偵查。發現犯罪嫌疑人蹤跡的,公安機關有權采取一定的強制措施,這是破案的重要手段。我國刑事訴訟法中用了一個章節對強制措施進行了說明,那么,刑事訴訟法強制措施有哪幾種?下面我們跟隨小編做個大致了解。
一、刑事訴訟法強制措施有哪幾種?
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強制措施有五種:
1、拘傳: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于沒有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強制其到指定地點接受訊問的方法,是強制措施中最輕微的一種;
2、取保候審:公、檢、法機關依法責令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提供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并出具保證書,保證其不逃避或者妨礙偵查、起訴、審判并隨傳隨到的一種強制措施;
3、監視居住:公、檢、法機關依法責令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不得擅自離開住所或指定的居所,并對其行動加以監視的一種強制措施;
4、拘留: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對于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份子,在遇有法定的緊急情況下依法采取的臨時剝奪其人身自由的一種強制措施;
5、逮捕:公、檢、法機關為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或者妨礙偵查、起訴、審判的進行,防止其發生社會危險性,依法采取的暫時剝奪其人身自由,予以羈押的強制措施。
二、哪些情況下公安機關可以先行拘留罪犯?
公安機關對于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1、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時被發覺的;
2、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
3、在身邊或者住處發現有犯罪證據的;
4、犯罪后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
5、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
6、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7、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拘留后,除有礙偵查或者無法通知的情形以外,應當把拘留的原因和羈押的處所,在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或者他的所在單位。
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
綜上所述,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實施強制措施,是為了收集證據,或者防止犯罪嫌疑人逃跑。刑事訴訟法強制措施包括拘留、監視居住、拘傳和逮捕等幾種。只有符合條件的,犯罪情節輕微的,公安機關才會批準其取保候審請求。一般來說,實施逮捕需要經過檢察院批準,但是緊急情況下可以先行逮捕。
沒有立案能夠采取刑事拘留措施嗎?
檢察院刑事拘留期限是多久,刑事拘留的程序是什么
刑事拘留后撤銷案件的條件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男方不同意離婚能離嗎
2021-01-20強制拆遷是否能申請國家賠償
2021-03-25眾籌股權投資協議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11夫妻共同房屋離婚時如何分割
2021-01-01交通事故賠償是否包括受害人父母的贍養費
2021-03-22房地產中介服務合同的范本是怎樣的
2020-12-03集資房和統建房有什么區別
2020-11-10勞務用工法律須知
2020-12-31試用期是勞動合同期限法律規定嗎
2021-01-21勞動合同變更是怎么回事
2021-02-25合同期內崗位調動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1-02-13上海員工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1-22河南新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0-11-27返聘工資爭議可以仲裁嗎
2021-02-07飛機延誤可以退票嗎
2021-01-31某公司訴保險公司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2-04保險理賠需要提供的材料有哪些
2020-11-19保險合同的三類主體是什么
2020-11-09保險欺詐的載體是如何的
2020-12-04工傷后可以向公司要一次性傷殘就業保證金嗎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