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出現疑似觸發刑法的犯罪行為而被國家公訴機關以訴訟的形式追究其責任,法官的判決將會圍繞公訴機關對被告罪行的控訴與指證以及被告自身的辯解來進行,但是判決下達之后被告人還被賦予了一項申訴的權利。那么,刑事訴訟法當事人申訴的理由是什么?
一、刑事訴訟法當事人申訴的理由是什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規定,申訴理由有以下幾種情況:
1.有新的證據證明原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確有錯誤的。
所謂“新的證據”,是指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后,發現了原審判過程中沒有掌握的證據,而這些新的證據能夠證明原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不存在或者與實際不符。
2.據以定罪量刑的證據不確實、不充分或者證明案件事實的主要證據之間存在矛盾的。
比如,證人證言、鑒定結論是虛偽的;物證是偽造的;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一部分證據所證明的結論不能排除另一部分證據所證明的結論等。
3.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主要是指定罪上有錯誤,將不構成犯罪的一般違法行為認定為犯罪行為予以處罰,或者將有罪作為無罪判處等;適用刑罰上有錯誤,重罪輕判或者輕罪重判等。
4.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的時候,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這種情況,既包括參與原判決、裁定和審判人員(如審判員、庭長、副庭長、院長、副院長或審判委員會委員)因該案件犯瀆職罪已經確定判決得到證明的,也包括有確鑿證據能夠證明審判人員在審理本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上述申訴理由,只要具備其中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就應當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
按我國刑事訴訟法第203條的規定,對刑事申訴權人做了限制,除了案件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外,其他人員沒有申訴權。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生效判決、裁定提出的申訴,雖然不能直接引起或決定審判監督程序的開始,也不能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但它是提起審判監督程序對案件重新審判的重要材料來源,也是司法機關發現和糾正已生效裁判錯誤的重要途徑。為了充分保障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的申訴權,使申訴能夠引發重新審判的后果,申訴人提出申訴,應當提出充分、具體的理由。為此,刑事訴訟法規定了申訴應當具備的理由,對于符合法定申訴理由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審判。
以上就是關于刑事訴訟法當事人申訴理由的相關內容。綜上所述,申請申訴的時候必須具備能夠被批準的合法理由,只要是刑事案件中的被告不服判決的前提下又找到了能夠推翻法官已經作出的判決的證據就可以提出申訴要求重新審判自己的案件。
申訴和再審有什么區別?
申訴狀與上訴狀的區別有哪些
醫療事故怎么申訴,有哪些程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維碼有專利嗎
2020-12-14車被盜后撞死人,我要承擔責任嗎
2021-01-29存款人死亡后的存款如何處理
2020-11-27合同欺詐要怎么賠償
2021-03-19丟貨了公司就不發工資可以嗎
2020-12-25降低損失的退保技巧有哪些
2020-12-22人身保險的特點是什么
2020-11-12保險合同如果要撤銷要怎么做
2020-11-17保險合同名字錯了怎么辦
2021-02-22車險購買有哪些誤區
2021-02-05公路貨運保險合同爭議案代理詞
2021-03-21土地承包經營權是什么性質
2021-01-26新農村建設房屋拆遷補償新標準出臺,農民虧了嗎
2021-01-302020年住改非拆遷補償政策是什么
2020-12-11房屋拆遷需要辦理哪些證件
2021-01-10平頂山市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0-12-08拆遷補償安置資金監管協議書要怎么寫
2020-12-05老宅基的拆遷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25房屋拆遷補償有幾種方式
2020-11-13房產證按份共有拆遷的要如何處理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