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愛著我國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以及法律效力的不斷提高,在刑事訴訟案件中,面對不同案件當事人的不同狀況,會有法定代理人來協助推進案件審理的進程。那么,刑訴法中法定代理人的范圍都有哪些呢?下面由小編來為大家一一進行回答。
一、法定代理人的概念
法定代理人是指根據法律規定,代理無訴訟行為能力的當事人進行訴訟,直接行使訴訟代理權的人。無訴訟行為能力的公民進行訴訟活動只能由其監護人為法定代理人代理其進行行政訴訟活動。法定代理人是全權代理,其法律地位相當于當事人,其代理權限不受限制,可以行使被代理享有的全部權利。法定代理人不是當事人,屬于訴訟參與人中的其他訴訟參與人。實體權利(即具體的裁判內容賦予當事人的權利)的享有者和實體義務(即具體的裁判內容加諸在當事人身上的義務)的承擔者只能是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僅僅在訴訟過程中代為行使一些程序性的權利;并且無訴訟行為能力的公民之監護人若喪失了監護權其法定代理人的資格同時喪失。
二、法定代理人包括哪些人群
(一)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
1、祖父母、外祖父母;
2、兄、姐;
3、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二)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1、配偶;
2、父母;
3、成年子女;
4、其他近親屬;
5、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綜上所述,刑訴法中法定代理人的范圍主要由直系親屬所擔任,同時根據當事人的年齡、身體狀況以及是否具備民事行為能力的情況劃分的也夠有不同。現在相信大家已經全面的了解了刑事訴訟案件中法定代理人一職的范圍有哪些,希望這篇文章能為大家帶來幫助。
刑訴法押回再審的期限是怎么規定的
刑訴法第二十八條第三十一條對回避如何規定?
涉外民事訴訟中當事人可以代理人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夫妻離婚隱藏的財產怎樣取證
2021-01-06搜索引擎收費服務協議范本
2021-01-03兩人公司要成立股東會嗎
2021-02-07用別人圖片做成視頻算侵權嗎
2020-12-26欠錢不還夫妻倆離婚怎么辦
2020-11-25社會撫養費的支付數額是多少
2020-11-11軍人離婚調解無效證明在哪開
2021-02-06哪些財產是不可繼承的?
2021-01-25請人裝修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20什么是商品房,商品房的價格由什么構成
2021-03-04女職工哺乳期可以出差嗎
2020-11-29非法營運怎么處罰
2020-11-19勞動法規定試用期一般是幾個月
2021-01-30實習期過后工資會不會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增加
2021-02-05疫情單位要求在家休息有工資嗎
2021-03-18猝死是否在意外險賠償范圍內
2021-02-12保險公司開學申請需要哪些材料
2021-03-05如何處理保險理賠爭議
2021-01-15什么是比例賠付
2021-03-10什么是自留地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