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件哪些公開進行公開宣判?
需要進行公開宣判的案件有:涉及國家機密、個人隱私案件;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14歲以上不滿16歲的;離婚案件當事人申請的以外,其它案件都應當公開。對公開審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先期發(fā)布公告,允許群眾旁聽,允許新聞記者采訪報道,在法庭審理中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都可以公開陳述作證,進行辯論,行使合法的訴訟權利。
對公開審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先期發(fā)布公告,允許群眾旁聽,允許新聞記者采訪.報道,在法庭審理中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都可以公開陳述作證,進行辯論,行使合法的訴訟權利。公開審判有利于加強群眾監(jiān)督,保證辦案質量。
二、不公開審判的案件
法院審判案件公開進行的訴訟原則。開庭時間、地點對外公開,允許公眾旁聽和新聞記者采訪。審判公開原則最早為資產階級啟蒙學者所提出,以反對封建司法中的秘密審判、私設法庭、專橫擅斷。后為各國普遍采用。在中國,依照法律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應當公開進行。但下列情況不公開審判:
(1)涉及國家機密、個人隱私案件,一律不公開。
(2)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14歲以上不滿16歲的一律不公開;16歲以上未滿18歲的,一般也不公開。
(3)離婚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上述案件不論是否公開審理,宣告判決一律公開進行。
公開審判是相對于秘密審判而言的。公開審判取代秘密審判是訴訟制度文明進步的表現。在封建專制社會,審判多在秘密狀態(tài)下進行,審判過程不僅不公之于眾,甚至在當事人之間也相互隔離。秘密審判的不合理性在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受到進步思想家的猛烈批判。隨著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后,公開審判制度逐漸成為現代各國的一項重要訴訟制度。
我國的法律中明確規(guī)定了不公開審判的案件類型,所以除這些案件外的案件都應當進行合法的公開宣判。在司法實踐中,公開宣判案件對國家的普法宣傳是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的,通過對相關案件的公開宣判,達到了警示教育的作用,并使司法案件的判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和檢察。
公開審判原則是什么意思
公開審判原則是什么?是怎樣的
拘役緩刑會當庭宣判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車輛被盜報案有期限嗎
2021-03-22怎樣預防假冒商標的行為發(fā)生
2021-01-16欠錢的違約了保證人要提前承擔責任嗎
2021-02-28回購房定金該如何討回?
2020-11-26到法院能和娘家人斷絕關系嗎
2021-03-02顧客在超市停車場摔倒誰負責
2020-12-06學生課間玩游戲受傷學校該負責任嗎
2021-01-04辦理政府回購房繼承協議公證需要哪些材料
2021-01-26被執(zhí)行人把房產贈與過戶了怎么辦
2021-02-08公司法定代表人有哪些職務
2021-02-18員工對集資房享有什么權利
2021-02-21勞動關系確認勞動關系爭議情形
2021-03-06認定勞動關系的存在可依據哪些憑證
2021-03-14強制調崗可以不上班嗎
2021-01-28勞動糾紛調解需要幾天
2021-01-29機動車免除責任的確定有哪些標準
2021-03-02團體意外險和個人意外險有什么區(qū)別
2021-03-14合同訂立當天發(fā)生事故保險公司擔不擔責?
2020-12-21為什么保險合同中受益人欄是不可以為空白的?
2020-11-16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