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于犯罪嫌疑人的定義是什么
又稱嫌犯,罪嫌。指犯罪偵查機關的偵查對象或者被偵查線索初步確定的懷疑對象。犯罪嫌疑人必須是特定的人,對尚未找到的和身份未確定的犯罪實施者不能稱為犯罪嫌疑人。在刑偵實踐中,犯罪嫌疑人可能被不在場證據和其他科學證據排除嫌疑。刑事偵查終結后受到刑事指控的犯罪嫌疑人稱為刑事被告人。
二、犯罪嫌疑人具有的法律權利:
1、獲得法律幫助的權利
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后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請律師為其提供法律 咨詢,代理申訴、控告。
2、委托辯護人的權利
公訴案件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權委托辯護人。人民檢察院應當在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內,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托辯護人。
3、申請回避的權利
對檢察人員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檢察人員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請客送禮,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犯罪嫌疑人有權要求其回避。
4、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
5、申請取保候審的權利
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和聘請的律師有權申請取保候審。
6、對與本案無關的問題的訊問,有拒絕回答的權利
7、要求解除強制措施的權利
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犯罪嫌疑人委托的律師及其他辯護人對于人民檢察院采取強制措施超過法定期限的,有權要求解除強制措施。
對用作證據的鑒定結論,犯罪嫌疑人可以申請補充鑒定或重新鑒定。
9、對人民檢察院作出的不起訴決定申訴的權利
犯罪嫌疑人對人民檢察院作出的不起訴決定,可向人民檢察院申訴。
10、核對筆錄的權利
訊問筆錄應當交犯罪嫌疑人核對,如果記載有遺漏或者差錯,犯罪嫌疑人可以提出補充或者糾正。
11、對侵權提出控告的權利
對于檢察人員侵犯公民訴訟權利和人身侮辱的行為,有提出控告的權利。
12、獲得賠償的權利
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因人民檢察院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受到侵犯的,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一般在刑事案件的偵查階段、移送審查階段,才會稱之為犯罪嫌疑人,若是案件到了法院審理階段,則此時應當稱之為被告人。于是,雖然是同一個人,但是在不同的階段,對其的稱謂其實并不一樣。而即使是作為犯罪嫌疑人,在各個階段都應該保障其合法的權利。
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能保釋嗎
律師可以為哪些犯罪嫌疑人申請取保候審
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的程序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注冊品牌專利
2020-12-05房產他項權記有抵押期限嗎
2021-01-06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如何避免事故
2021-03-17公示催告流程的適用范圍
2021-02-16政府出讓土地要交印花稅嗎
2021-01-09法院達成的離婚調解書是否能反悔
2021-02-03主合同找不到了擔保合同還有效嗎
2021-03-19合同保全有哪些措施
2021-01-30購房合同備案流程是什么,購房合同備案有什么好處
2021-02-07細數常見的房地產中介的欺詐行為
2021-03-20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條件及好處有哪些
2021-03-19試用期15天沒工資合法嗎
2021-03-10保險合同訂立程序的特征
2020-12-04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
2020-11-16保險案件中不真正連帶責任的司法實踐問題
2021-02-01為父投保瞞病史 保險公司拒絕理賠獲法院支持
2020-11-30旅游財物被盜旅行社該賠嗎
2020-12-24保險司法鑒定可以自已做嗎
2021-01-22無事故現場怎么理賠
2021-02-17投保人可以變更嗎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