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是城市化所常見的,處于施工地段的居民表示施工帶給他們的損失可能并不僅僅是噪音、出行困難、健康受損和煙塵滾滾,更嚴重的還可能造成建筑物的受損及其他方面的損失。那么問題來了,對于施工所造成的一系列損失,又該由哪方來承擔?責任大小該怎么判斷?補償方又應該按照怎么樣的標準發放補償?
要搞懂這些問題,首先要明確的就是受損方是否具有起訴權。為了更好地闡述這個問題,就以施工造成居民區的建筑墻裂為例。
首先可以明確的是受損方是具有起訴施工方要求的賠償的權利的,根據《民法通則》中的83條、103條及106條,施工方在作業期間若造成相鄰方相應的妨礙及損失,應暫停行為、排查問題、賠償損失。并且在建設單位侵害居民集體利益的行為屬于民事責任的范疇,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以上所述的期間內,被侵權人及集體只可以根據相鄰關系進行判斷并要求建設單位進行財產賠償責任,而不能要求施工及建設單位共同承擔賠償責任,并將兩者列為共同被告。
除了《民法通則》中有相應的規定外,《物權法》中的第84條、第91條及92條也有相應的規定。當中亦明確指出建設單位不得侵害業主的相鄰權力、不得危及業主不動產的安全、在進行必須的施工時要避免造成其他業主不動產損傷,若有所違反應當給予相應的賠償。
第三個法律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的第五章,此章更側重于責任方賠償責任的歸屬。當中指出當賠償責任是由建設單位的違約方(如設計單位、勘察單位、施工單位等)所造成的,建設單位可以索償。
上述幾個法律文件說明,被侵權人可以向建設單位索償,而建設單位可以向違約方索償。但往往而言,建設單位索償的情況比較復雜,是否能全額索償取決于建設單位是否具有責任,有責任的則不能全額索償,并且根據責任大小支付賠償,無責任的則可。
而索償的標準則比較復雜,要對下面幾個方面進行判斷:
1. 侵權事實的確定。
若為業主索償,必須要對建筑的狀態進行判斷。建筑是否本來就有所損害?施工對于建筑的損害有多少?
若為建設單位向違約方索償,必須要認清各個違約方單位的責任有多少,從而進行索償。
2. 選擇適用的法律。
若為業主索償則可以根據上文提及的《民法通則》中的83條、103條及106條;《物權法》中的第84條、第91條及92條。
若為建設單位索償則可根據《建筑法》的第五章及其他相關法例。
進行判斷后,便可以進行責任認定和賠償。值得注意的是在責任認定的過程中,事故鑒定專家主要作用為判斷主體錯誤,并不進行責任大小的判斷。責任大小主要根據法律的規定和合同的約定。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司法解釋
建筑工程索賠費用有哪些?索賠的時限是多久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簽訂房屋拆遷補償協議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0-12-20這起軍婚案例能否判離
2021-01-28婚姻效力具有溯及力嗎
2021-01-20申請專利費用減緩辦法的有關通知
2021-01-08競業限制實務中如何界定競爭對手
2021-01-29法院立案需要戶籍證明嗎
2021-01-14無償償幫工受傷的責任誰承擔
2020-12-11房產互換應如何辦理?
2020-12-30如何認識口頭變更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
2021-01-26公司裁員如何賠償
2021-02-27用假手續取得保險理賠算騙保嗎
2021-02-03未事先告知投保人的遲延生效條款不生效
2020-11-23什么是互聯網保險
2020-12-13保險合同是附條件的合同嗎
2020-12-09保險代理合同范本
2020-11-21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是什么意思
2021-02-13我國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讓是什么,包括哪些特征
2021-02-07二手土地轉讓稅費怎么算
2020-11-12企業拆遷評估報告太低怎么辦
2021-01-27咸寧市農村房租拆遷補償標準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