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案件存疑不起訴由誰決定?
由檢察機關做出存疑不起訴的決定。存疑不起訴,又稱證據不足的不起訴。存疑不起訴是檢察機關對于經過補充偵查的案件,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作出的不起訴決定。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405條規定,人民檢察院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71條第四款規定決定不起訴的,在發現新的證據,符合起訴條件的,可以提起公訴。這是檢察機關對存疑不起訴案件保留公訴權的行為規范。
二、存疑不起訴后能否繼續適用強制措施?
不能,存疑不起訴后應當釋放犯罪嫌疑人。
實踐中有這樣的情況,一些公安機關在檢察機關對存疑不起訴人宣布決定并予以釋放后,立即對其采取監視居住或取保候審等強制措施,目的是為了便于對案件的進一步偵查,便于控制當事人(被不起訴人)。這樣做不妥。理由有三:
一是這樣做沒有法律法規乃至司法解釋依據。作為執法機關尤其是司法機關必須嚴格依法辦事,法律未規定的權力不得行使,而作為守法者,法無禁止即可為。
二是這樣做不符合“釋放”的本質要求。《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四條規定,不起訴決定,應當公開宣布,如果被不起訴人在押,應當立即釋放。被釋放意味著獲得自由,而監視居住或取保候審均是對自由的限制。
三是這樣做不符合不起訴的法律意義。檢察機關的不起訴決定具有在起訴階段終結刑事訴訟的法律效力,而所謂強制措施,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在刑事訴訟過程中,為了保證偵查、起訴和審判工作的順利進行,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現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逃跑、自殺、隱匿罪證、繼續犯罪或進行其他破壞活動,依法采取的暫時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強制方法。強制措施適用于刑事訴訟過程中,而不起訴決定的宣布,標志著刑事訴訟的終結,強制措施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前提條件。
因此,在對存疑不起訴人宣布不起訴決定的同時,應解除對其適用的強制措施。
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機關逮捕拘留或者是采取其他強制措施限制其行為自由的,只要案件被移交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后,人民法院判決之前,應當繼續對其進行關押,然后在人民法院判處相應的刑罰之后,就由原強制措施的執行機關交由監獄進行關押看守。
刑事訴訟法存疑不起訴是什么意思
存疑不起訴的情形都有哪些?
存疑不起訴給予國家賠償之合理是否可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根本違約解除合同的損害賠償如何確定
2021-02-18購置固定資產是否需繳納印花稅
2021-02-26借款到期日超過三年還能起訴嗎
2021-02-13精神損失費賠償范圍的法律依據
2020-11-10自己手寫的合同簽字了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16遺產繼承可否跨區辦理公證
2020-12-28違法霸占農村公用地如何處罰
2020-12-30事業單位解聘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1-01-21雇傭關系受傷怎么賠
2020-12-11購買人壽保險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3-04飛機延誤有賠償嗎
2021-02-17保險合同的變更與終止發生是由哪些
2020-12-11海事保險合同有哪些規定?
2021-03-02海上保險合同保險標的規定
2021-03-16保險公司意外死亡索賠有時間限制嗎
2020-11-10保險經紀人和代理人有什么區別
2020-11-09車子被撞對方全責,保險公司不賠應該怎么辦
2020-12-02購買保險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0-12-08訴訟費是保險當事人的直接財產損失
2021-02-09保險受益權的產生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