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包庇殺人罪怎么判刑
1、不知情的情況下,不是包庇,不構成犯罪。
2、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行為。
3、構成包庇罪的前提條件是,包庇人主觀上具有包庇的故意,即明知是犯罪的人而實施包庇的行為。
4、明知,是指認識到自己包庇的是犯罪的人。在開始實施包庇行為時明知是犯罪人,或者在開始實施包庇行為時不明知是犯罪人,但發現對方是犯罪人后仍然繼續實施包庇行為的,均構成包庇罪。
5、犯包庇罪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刑法
第三百一十條【窩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謀的,以共同犯罪論處。
二、故意殺人罪量刑問題:
1、故意殺人罪的量刑規定
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1)犯故意殺人罪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屬于情節嚴重的,應當判處死刑或者無期徒刑。如出于圖財、奸淫、對正義行為進行報復、毀滅罪證、嫁禍他人、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等卑劣動機而殺人;利用烈火焚燒、長期凍餓、逐漸肢解等極端殘酷的手段殺人;殺害特定對象如與之朝夕相處的親人,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知名人士等,造成社會強烈震動、影響惡劣的殺人;產生諸如多人死亡,導致被害人親人精神失常等嚴重后果的殺人;民憤極大如犯罪人惡貫滿盈,群眾強烈要求處死的故意殺人;等等。
(2)犯故意殺人罪,情節較輕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據司法實踐,主要包括:(1)防衛過當的故意殺人;(2)義憤殺人,即被害人惡貫滿盈,其行為已達到讓人難以忍受的程度而其私自處死,一般是父母對于不義的兒子實施這種行為;(3)激情殺人,即本無任何殺人故意,但在被害人的刺激、挑逗下而失去理智,失控而將他人殺死,其必須具備以下條件:其一,必須是因被害人嚴重過錯而引起行為人的情緒強烈波動;其二,行為人在精神上受到強烈刺激,一時失去理智,喪失或減弱了自己的辨認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其三,必須是在激憤的精神狀態下當場實施。(4)受囑托殺人,即基于被害人的請求、自愿而幫助其自殺;(5)幫助他人自殺的殺人;(6)生母溺嬰,即出于無力撫養、顧及臉面等不太惡劣的主觀動機而將親生嬰兒殺死。如果是因為重男輕女的思想作怪,發現所生的是女兒而加以溺殺的,其主觀動機極為卑劣,則不能以故意殺人罪的情節較輕情況論處。
在量刑時,應當破除不正當觀念,既不能認為殺人既遂的要一律償命,也不能認為殺人未遂的一律不判死刑。要綜合全部案情,正確評價罪行輕重和行為人的人身危險程度,給罪犯以適當的刑罰處罰。
2、我國當前的死刑適用刑事政策。
我國當前的死刑適用政策是“保留死刑,嚴格控制和慎重適用死刑”,“少殺、慎殺,可殺可不殺的則不殺”。
2006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召開的第五次刑事審判工作會議上,明確要求:對于因婚姻家庭、鄰里糾紛等民間矛盾激化引發的案件,應慎用死刑立即執行。
3、最高院關于死刑適用標準的有關意見
“關于死刑適用標準,是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最高人民法院審委會委員、刑五庭庭長高*君,在去年底北師大舉辦的一次關于死刑問題的會議上透露說,近年來媒體上披露的一些死刑冤錯案件,對我們震撼很大。我們辦理死刑案件慎之又慎,如履薄冰。死刑的證明標準不同于一般刑事案件,不僅要達到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還要排除一切合理懷疑,只能得出唯一的結論。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在復核死刑案件時,基本是這樣掌握的:如果對定罪的關鍵證據存在疑問,不能排除合理懷疑,應該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如果據以定罪的證據達到了確實充分的程度,但影響量刑的事實和證據存在疑問,在這種情況下,要留有余地。因為這種情況下,定罪的證據沒有問題,不能作出無罪判決,但在是否判處死刑上,必須要留有余地,不能適用死刑。肖-揚有個講話:“殺者不疑,疑者不殺”。實際上,公開披露的死刑不核準率是15%,其中相當多的案件是因為在事實證據上,還沒有達到排除一切合理懷疑的程度。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我們認定犯罪嫌疑人有罪,即使我們內心確信無疑,但在這樣的情況下,也要留有余地,不核準死刑,發回重審。
綜上所述,如果我們遇到了類似的事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還好,但是如果你已經知情了,卻沒有向公安機關報案的話,就是屬于包庇罪了,后果比不知情的情況嚴重多了。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了,如果您還有問題,歡迎到律霸網進行在線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出租車司機違章行為如何處罰
2021-01-14飛機上乘客死亡如何處理
2020-12-05上班流產了如何賠償
2020-12-24律師可以不收代理費嗎
2020-12-16律師函收費標準
2020-11-19近似商標駁回復審能成功嗎
2021-01-27新三板企業掛牌等于上市嗎
2020-12-06遺贈扶養協議公證常識
2020-12-02訂婚了女方想退婚了怎么辦
2021-03-18訴訟費是否也要承擔連帶責任
2020-11-13車禍意外保險公司賠付多少錢
2020-11-25什么是保險理財
2021-03-05我國產品責任的損害是如何賠償的
2021-01-05保險合同常識
2021-02-06船舶觸碰碼頭設施的侵權責任和損害數額確認的新思路
2021-01-30汽車保險投保時需注意什么
2021-01-08服刑人員能買保險嗎
2021-01-26保險公司承擔的賠償金能追償嗎
2021-02-25保險法保險合同成立與生效要有什么條件
2021-01-10投保人在投保時要保護自己的利益應該如何處理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