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身損害賠償協議有效嗎(《民法通則》有效日期截止于2020.12.31)
一般來講,自愿達成的賠償協議應具有法律約束力,各方應當自覺履行。法律行為是否有效,取決于:
(一)是行為人是否具有相應的行為能力;
(二)是意思表示是否真實;
(三)是內容是否違反法律和社會共公利益。若不存在以上三個方面的條件,應當認定各方當事人簽訂的損害賠償協議是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簽訂交通事故賠償協議書的行為是有效的民事法律行為,協議的內容應受法律保護。即使賠償數額與法律規定有出入,也是當事人對自己民事實體權利的處分行為,根據誠實信用原則,各方當事人應受賠償協議的約束,不得“出而反爾”,隨意反悔。
《民法通則》
第五十五條?【實質要件】民事法律行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二、人身損害賠償責任如何認定
人身損害賠償的過錯責任原則,是指在確定人身損害賠償的責任主體時,以行為人是否有過錯為依據來判斷行為人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原則。其包括如下內容:
1、過錯責任原則的構成要件。
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確定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時,其構成要求四個條件,即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有違法行為、有損害事實、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這四個要件缺一不可。
2、主觀上有過錯是確定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構成的必備要件。
如果行為人的主觀上沒有過錯,就不能構成人身損害賠償責任。即缺少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要件,即使行為人造成了損害事實,并且行為人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也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3、過錯責任原則的適用。
過錯責任原則適用于一般侵權行為。在適用過錯責任原則時,應當把過錯作為行為人承擔人身傷害賠償責任的根據。過錯責任的舉證責任由原告一方承擔,即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訴訟中原告要對自己的主張承擔全部的舉證責任,舉證不足或者舉證不能,將依法承擔敗訴的法律后果。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三、最新資訊(《民法典》于2021.1.1生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條?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我們可以了解到對于人身損害賠償協議是否有效取決于符合一定的條件,如果條件符合的話就可以認定賠償事宜,法律上是有相關的規定的。以上這些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如果還有什么疑問,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深圳市工傷賠償標準
2021-03-18專利費用繳納的方式有哪些
2021-02-10不動產證的房子可以買賣嗎
2020-12-19什么是物權法定準則是什么
2020-12-07關于消費者權益的20個法律知識
2020-12-28如何變更子女的撫養權?
2021-02-07被扶養人生活費怎么計算
2021-01-02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父母可以要求子女給付贍養費嗎
2021-02-18沒收手機是侵犯財產權嗎
2021-03-13異地執行拘留怎么進行
2020-11-12一方死亡如何解除婚姻關系
2021-01-14公民個人財產信息包括哪些
2021-03-19合同不能履行可否因為疫情免責
2021-03-06一方違約合同可以終止嗎
2020-11-20房產無償贈與孫女收稅嗎
2021-01-19唯一住房被認定為危房有補貼嗎
2020-11-29解除勞動合同之后多久生效
2020-12-17自愿加班能要求加班工資嗎?
2021-01-13工會的社會職能
2021-02-05公司虧損沒錢發工資構成犯罪嗎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