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死刑復核的目的
在我國的刑事訴訟制度設計中,死刑復核是兩審終審制度之外的一種特殊程序。說它特殊,就特殊在它不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審級,不開庭審理,但卻可以改變一審或二審的刑事裁判。死刑復核程序是對沒有死刑決定權的審判機關所作出的死刑裁判,由上一級審判機關進行復審核準的審判程序,其目的是從事實和法律上監督死刑案件的審判質量,并從訴訟程序上保證統一適用刑法規定的死刑[①],以貫徹“堅持少殺,嚴禁濫殺,防止錯殺,可殺可不殺的不殺”的刑事政策。
但是,現行的死刑復核的制度設計卻未必能把好最后一關。我國的死刑復核程序實質上還不是一種真正的訴訟程序,而是上級法院進行的一種內部復查程序,所以它不考慮甚至排斥控辯雙方的參與,不認可控辯雙方的訴訟權利。用死刑復核程序攔截冤假錯案,通過死刑復核程序來防止錯殺、濫殺,只是立法上的一個良好愿望。
二、死刑復核制度存在的問題
死刑是剝奪一個人的生命的刑罰,是所有刑罰中最嚴厲的。生命無價,人死不可復生,死刑一旦被錯誤執行,不管用怎樣的代價,都不可能彌補。死刑復核制度是為了避免錯殺,曾經起到過不可磨滅的作用,但死刑復核在實踐中的秘密性和單方性是制度設計本身造成的,使得死刑復核程序難以從根本上避免錯殺。
法律規范籠統粗糙的問題
我國從建國初期到現在為止頒布的刑事法律規范,關于死刑復核制度的條文、規定寥寥可數。現行的《刑事訴訟法》只有199條至202條區區4個條文,《刑法》只有第48條第二款1個條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只有第274條至287條共計14個條文。在死刑復核制度中,沒有任何有關被告人、辯護人和公訴人參與或行使程序權利的只言片語,全部是上下級法院之間內部怎么劃分死刑審判權與核準權的規定。從建國之初到2006年最高院收回死刑復核權,法律經過多次修改,均沒有賦予被告人被送入鬼門關之前的最后一道關口的程序權利。依筆者之見,這可能是政治意識形態在立法和司法中的影響所致。在我們至今還耳熟能詳的政治話語中,刑事犯罪分子是人民的敵人,法院是維護人民利益并代表人民意志的審判機關,我們必須相信法院并接受法院的裁判。于是乎,根據這種政治價值取向設計的死刑復核制度,就忽視了程序規范應遵循的基本原則,理論研究不足,立法粗糙。刑事案件包括死刑案件的二審可以不開庭審理的相關規定充分的體現了意識形態對刑事立法的影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沒錢交治安拘留罰款會怎么樣
2020-12-23死刑怎么才能改刑
2021-03-04版權費用糾紛是怎樣的
2020-11-10欠條的訴訟時效怎么計算
2021-03-14最新的離婚協議書范本
2021-03-14協議離婚雙方多久能離婚
2021-03-16女人出軌男人打死不離婚,女方如何起訴離婚
2021-02-19違反治安管理立案能撤銷嗎
2020-11-11追索勞動報酬是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1-02-03哺乳期什么情況可以直接申請仲裁
2021-02-24保險中怎樣計算免賠額
2021-01-16原告張某訴某保險公司保險合同糾紛一案
2021-01-17為籌保險款母親跳樓救子可行嗎
2021-01-08保險公司緣何敗訴
2021-03-26保險合同是否在合同到期退保險本金
2021-02-25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四條是怎樣的
2020-12-26國家承擔軍人傷亡保險的資金
2020-11-15被保險人權利之完善
2021-01-17人壽保險的基本概念和原則
2020-11-15國地稅合并土地出讓金怎么分配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