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院司法政策精神:
首先,因民間矛盾激化引發的犯罪,不論罪行輕重程度如何,從性質上看,均屬事出有因,針對特定對象實施的犯罪,這決定了實施此類犯罪的被告人的主觀惡性、人身危險性(即再犯可能性),與發生在社會上、針對不特定對象實施同類犯罪的被告人相比,有明顯區別。基于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要求,從預防犯罪的刑罰目的考量,為保障案件處理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對此案件的被告人理應區別對待。其次因民間矛盾激化引發的犯罪,被告人、被害人雙方多存在鄰里、婚戀等較為密切的關系,有的還是同一家庭成員。對這類案件,如果簡單地一判了之、一殺了之,往往會使當事人雙方結下更深的冤仇,甚至是世代冤仇。相反,如果在審理的同時高度關注。大力促進當事人雙方的矛盾化解,在盡最大努力做通被害方思想工作、善后工作,敦促被告人認罪悔過、積極賠償的基礎上,酌情對被告人從寬處罰,對于修復遭犯罪侵害的社會關系,使鄰里、家庭、社區乃至整個社會的生活秩序重歸融合而言,無疑是極為有益的。因此,從增進社會和諧的角度考慮,為保障案件處理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對此類案件的被告人也不能不區別對待。最后,應當說明的是,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在此類案件審理中的切實貫徹,關鍵在于必須牢固樹立服務大局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切實強化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責任意識,要勇于、善于耐心細致地做好附帶民事訴訟調解工作及相關方面的說服與引導工作。
民間矛盾的主要特點,一是作案人一般都是普通百姓,常常是初犯、偶犯;二是一般發生在數人之間,對象特定;三是作案人往往因為性格、認知和控制力上的弱點導致犯罪,具有突發性、偶然性、總之,民間矛盾引發的犯罪一般屬于激情犯罪,被告人主觀惡性、人身危險性與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犯罪分子明顯不同,對社會治安的危害相對較小。民間矛盾雖然屬于人民內部矛盾,但并不是這類矛盾在性質上是一樣的,還是在對與錯、善與惡、道德與不道德之分的,如欠錢不還、因奸情殺害本夫本妻、貪圖他人利益、虐待老人、蠻橫霸道不講理等等,都屬于錯的、惡的、不道德的情形。因此,在民間矛盾中也要區分事情引發的責任和過錯,認真分析判斷。對于被害人有明顯過錯、對矛盾激化負有主要責任的,一般應當從輕處罰;當然,對那些犯罪動機特別卑劣、濫殺無辜、致多人死亡的惡性案件,應當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還應依法判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撞人撞斷腿了是刑事責任嗎
2021-01-15普通累犯的構成條件是什么
2021-01-29父母包辦婚姻會長久嗎,有哪些危害
2021-01-11贍養老人的繼子能分撫恤金嗎
2020-12-08公司賬戶可以上個人名下嗎
2020-11-10超過可撤銷合同時效怎么處理
2021-01-06兒童在商場受傷,誰應該承擔責任
2021-03-23學生在學校被同學弄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15什么是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能代表業主起訴嗎
2020-11-24何為房地產估價
2020-11-20勞務合同應遵循什么原則
2021-01-13商家銷售舊貨應否承擔質量責任
2021-01-26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對舉證責任有哪些規定
2021-02-04綜合意外險包括哪些
2020-12-04飛機延誤賠償處理
2020-11-29盡快得到保險理賠償的方法有哪些
2021-02-20財險理賠計入什么科目
2021-02-05保險車輛出險后理賠的基本步驟是什么
2021-02-14解除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07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