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失物的條件有哪些
遺失物的條件:
(1)須占有人喪失占有;
(2)占有喪失非出于占有人自身意思,占有人如果故意放棄占有,則為所有權的拋棄行為,將作無主物處理。占有輔助人或直接占有人未經主人同意,私自拋棄動產,應認定為非出己意喪失占有,仍構成遺失物;
(3)須現無人占有,如果物品已由他人占有,則不能構成遺失物,如盜竊物品不能構成遺失物;
(4)丟失的須為動產且非無主。
不動產的屬性決定了不能丟失,所以,遺失物只能是動產。由于動產不是基于所有人的意思而喪失占有,因此,不是拋棄物,而是有主物。遺失物被拾得人拾得后,就在遺失人和拾得人之間形成一種法律關系,拾得人是基于拾得行為而取得遺失物占有的人,拾得行為為發現遺失物并實施占有的行為,拾得行為不要求行為人具有行為能力。拾得人拾得遺失物以后,負有通知所有人、遺失人或者其他有受領權的人,并將遺失物返還的義務。在遺失物返還和交付之前,拾得人還有依據善良管理人標準予以妥善保管的義務。
依《民通意見》第94條的規定,拾得物滅失、毀損,拾得人沒有故意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拾得人將拾得物據為己有,拒不返還而引起訴訟的,按照侵權之訴處理。拾得人拒不返還在實踐中有兩種情況:一是拾得人拾得遺失物后,未將遺失物據為已有,只是在失主要求返還時,拾得人予以拒絕;二是拾得人自始、公然將始得物據為已有,并拒不返還。不論前者,還是后者,拾得人均應承擔侵權的法律后果。
拾得人是否享有報酬請求權,我國立法暫無明定。理論上有肯定和否定兩種觀點。肯定說認為,世界多數國家都有關于報酬請求權的規定,傳統的拾金不昧上升到法律規定的做法忽視了雙方實際利益的平衡,影響了法律規則實際發揮效力;否定說認為,拾金不昧是我國的優秀傳統道德,如規定報酬請求權,不利于弘揚美德。但從社會實際和法律的制度價值考慮,是有規定拾得人報酬請求權的必要。我國的社會形態已轉化為以利益為核心的市場經濟形態,既然承認以利益為核心,賦予拾得人報酬請求權能夠為遺失物的返還提供激勵機制。從而有利于進一步化解社會矛盾,減少糾紛,同時,報酬請求權的規定也不會使失主損失過多的利益,甚至對失主更為有利。
遺失物番外需要滿足的首要條件是需為動產,這也是由于國家對于不動產所有權的轉移管理制度還是相當嚴格所致,一般不會出現不動產所有者不明的情況。遺失物的丟失,是屬于民法管理的范疇,失主在看到關于遺失物的公告后,應在限定期限內認領。
以上就是小編搜集整理到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滿足遺失物番外的首要條件是需要為不動產,我們通常拾到遺失物還是需要及時上交的。如果您對此依舊感到困惑,或者您還有什么相關法律問題需要解答,歡迎您到律霸網進一步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動產行政訴訟有效期是多久
2021-02-25合伙人撤資能返本金嗎
2020-12-03主板上市條件是什么法律規定
2020-11-25怎么區分夫妻共同債務與夫妻個人債務
2021-03-20仲裁裁決書怎么寫
2021-02-23代理合同的法律責任是什么
2020-12-14房產土地贈與免稅嗎
2021-01-25勞動合同在哪些情形下無效
2021-01-30離職時扣除工裝折舊費合法嗎
2020-12-05拖欠農民工工資十年以上怎么進行補償
2021-01-15投保壽險時的注意事項
2021-01-12建筑落工程保險的特征
2021-01-28機動車解除保險合同保費計算辦法
2021-03-02交保險存錢寬限期限是多久
2021-02-13保險的損失補償原則問題
2021-03-22汽車必交的保險有哪些
2020-11-15保險中的多買與少買的含義
2021-02-03保險公司精算師制度問題有哪些
2021-01-18當事人在代理關系案件中如何承擔舉證責任?
2021-02-15離婚后,對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的收益應怎么處理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