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漲價后打折是否構成對消費者權益的侵犯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先漲價后打折促銷是屬于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侵犯的是消費者的知情權,是會構成價格欺詐。
相關法律規定
《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
第六條?經營者收購、銷售商品和提供有償服務的標價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價格欺詐行為:
(一)標價簽、價目表等所標示商品的品名、產地、規格、等級、質地、計價單位、價格等或者服務的項目、收費標準等有關內容與實際不符,并以此為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購買的;
(二)對同一商品或者服務,在同一交易場所同時使用兩種標價簽或者價目表,以低價招徠顧客并以高價進行結算的;
(三)使用欺騙性或者誤導性的語言、文字、圖片、計量單位等標價,誘導他人與其交易的;
(四)標示的市場最低價、出廠價、批發價、特價、極品價等價格表示無依據或者無從比較的;
(五)降價銷售所標示的折扣商品或者服務,其折扣幅度與實際不符的;
(六)銷售處理商品時,不標示處理品和處理品價格的;
(七)采取價外饋贈方式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時,不如實標示饋贈物品的品名、數量或者饋贈物品為假劣商品的;
(八)收購、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帶有價格附加條件時,不標示或者含糊標示附加條件的;
(九)其他欺騙性價格表示。
第七條?經營者收購、銷售商品和提供有償服務,采取下列價格手段之一的,屬于價格欺詐行為:
(一)虛構原價,虛構降價原因,虛假優惠折價,謊稱降價或者將要提價,誘騙他人購買的;
(二)收購、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前有價格承諾,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的;
(三)謊稱收購、銷售價格高于或者低于其他經營者的收購、銷售價格,誘騙消費者或者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的;
(四)采取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數量等手段,使數量或者質量與價格不符的;
(五)對實行市場調節價的商品和服務價格,謊稱為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
(六)其他價格欺詐手段。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先漲價后打折促銷是屬于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侵犯的是消費者的知情權,是會構成價格欺詐。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三級乙等醫療事故賠償標準
2021-02-07干滿三年被辭退怎么補償
2020-11-08員工個人能否自己申請工傷
2021-01-23二維碼有專利嗎
2020-12-14夫妻共同債務包括什么,婚前債務是自行承擔嗎
2021-01-14小區電梯廣告牌收益應該歸誰所有
2020-12-05中外投資類保險產品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08集裝箱保險的性質及保險價值是什么
2021-01-19輕微傷保險公司賠付還要額外賠付嗎
2021-01-05銀行貸款禁止投向保險公司嗎
2020-12-25互聯網保險是什么
2020-12-23保險代位追償權如何轉移
2020-11-27失能
2021-01-25公租房拆遷:有戶口就有拆遷補償
2020-12-03拆遷房產證怎么辦理
2020-11-13房改后產權人是個人的公房,遇到拆遷補償款全部歸個人所有嗎
2021-01-19私房拆遷了能在再享受公房拆遷補償嗎
2021-01-15拆遷協議效力無效的判定方法是什么
2021-01-26從電視劇《安居》看棚戶區改造拆遷
2020-12-06違建房拆除,2020年的就不用拆嗎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