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顯然將賠償請求權人限定為夫妻一方。對于前兩項即重婚的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情況,我們不難理解。但后兩項即實施家庭暴力和虐待、遺棄家庭成員導致離婚的,請求權人仍為夫妻一方,筆者認為值得商榷。從《婚姻法》第三章家庭關系的有關規定來看,家庭成員應指廣義的,不僅包括夫妻雙方,還應包括配偶的父母、子女或其他直系親屬在內。
夫妻間的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行為,無過錯方請求損害賠償,我們也可以理解,但如果夫妻一方對其他家庭成員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行為,無過錯方因此要求離婚,因無過錯方不是直接受害者,按照傳統的侵權理論,其就不能以請求權人提起賠償請求,但基于婚姻法對該兩項的規定,無過錯方有權請求賠償,也即表明了在這兩種情況下,無過錯方的實體權利也受到侵害,如此則意味著法律將承認一人(無過錯方)可以對他人(其他家庭成員)的人身權享有權利,當他人的人身權受到侵害時,此人的權利也受到直接的侵害,這種結果與傳統侵權行為法的理論是相悖的,容易造成侵權人責任的無限擴張,存有不足之處。筆者認為應由其他家庭成員另行提起損害賠償之訴,如果構成犯罪的,可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具體在實踐中如何把握,還有待最高人民法院進一步作出司法解釋。
離婚精神損害賠償責任的范圍:
從損害利益角度來看,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包括精神利益損害的賠償和精神痛苦的賠償。
1、精神利益損害的賠償
配偶精神利益損害主要指由精神利益受損所引起的直接財產損失。直接的財產損失包括配偶的人格權和身份權被侵害以后,身體健康相應地受影響或傷害,因恢復被侵害的權利而支出的必要費用,如精神遭受創傷致使無法工作而影響或失去工資收益;或致病需要醫治等等。這些直接財產損失屬于過錯方賠償的范圍。配偶精神利益損害也包括由精神利益損害所引起的間接財產損失,例如,配偶身份解除使得無過錯方配偶會失去原以配偶身份預期可得的財產利益。除了直接財產損失和間接財產損失之外,配偶精神利益損害還應包括純粹的精神利益損害,即人格利益和身份的非財產因素的損害。
2、精神痛苦的賠償
精神痛苦是純粹精神利益的損害,即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的非財產損害。這種損害是無形的,無法用金錢衡量。但是,財產補償可以成為滿足受害人人身及精神需要的物質手段。通過金錢補償,可平復受害人精神創傷,慰籍其感情,通過改變受害人的外環境而克服其內環境即心理、生理以及精神利益損害所帶來的消極影響,恢復身心健康。適用撫慰金安撫受害方,是一有效減輕和解決精神痛苦的方法。
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稅如何征收
2020-11-19父母去世房產繼承順序是怎樣的
2020-12-14知識產權的高度相似如何界定
2021-01-17喝酒被車撞是誰承擔責任
2021-02-10租房如何挑選中介公司
2020-12-28證明勞動關系方面的證據有哪些?
2020-11-30勞務外包和正式工待遇有差別嗎
2020-11-09人身意外險保險費多少錢
2020-12-07旅游保險法有哪些相關規定
2020-11-30投保人的權利與義務是什么
2020-12-26保險合同變更的效力是怎么樣的
2020-12-19重復保險的對象
2021-01-01重復保險三大賠償計算方式
2020-12-11移居境外的人可以領取失業保險金嗎
2021-02-13家財保險購買注意事項
2021-01-30土地轉讓需要交什么稅
2021-02-28不是戶主簽的土地流轉協議有效嗎
2020-11-11杭州拆遷安置房能否上戶和買賣
2021-01-29早年購買的宅基地房屋遇到拆遷后,拆遷款應該歸誰所有
2021-03-14拆遷房買賣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