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消費的顧客摔倒怎樣要求商店賠償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必然也應該要求經營者對損害予以賠償或公平、合理地解決爭議。根據《消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解決消費者權益爭議的途徑主要有五種:
1、雙方協商和解;
2、消費者協會調解;
3、向行政機關申訴;
4、仲裁機構仲裁;
5、向司法機關提起訴訟。
消費者權益爭議
消費者權益爭議是指在消費領域中,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因權利義務關系產生的矛盾糾紛,主要表現為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中,由于經營者不依法履行義務或不適當履行義務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或消費者對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務不滿意,雙方因此而產生的矛盾糾紛。
經營者違法或不適當履行義務,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情況:
1、所提供的商品存在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危險,或不符合有關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
2、對提供的商品或服務作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
3、經營者侵犯消費者的人身權,進行侮辱、誹滂、搜查身體及其攜帶的物品;
4、經營者隱匿或冒用他人的名稱、標記等使消費者產生誤認;
消費者求償主體的確定
社會再生產及社會分工決定了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時直接、間接與多個經營者產生利害關系,那么,當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時應該向誰要求賠償即如何確定求償主體呢?國家為了防止和避免生產者與銷售者之間相互推諉,逃避法律責任,保證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及時得到保護,確定了有利于消費者求償的原則:
1、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即銷售者負有先行賠償消費者損失的法定義務。如果造成消費者損害的責任在于生產者或中間商,銷售者在賠償消費者后,有權向責任方追償。值得指出的是,違反這一法律規定的現象,在當前還時有發生:消費者因商品質量問題受到損害而要求銷售者承擔相應責任時,售貨員(甚至商場管理人員、還嚷著讓消費者去找生產廠家,仿佛理直氣壯,其實這是違反法律的行為,消費者切不可因此而退讓。
2、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這一規定賦予消費者對求償主體的選擇權,同時也強化和固定了銷售者、生產者的賠償義務。生產者或銷售者在向消費者履行賠償義務后有權向責任者追償。
3、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直接向服務者要求賠償。
4、其他情形的賠償主體的確定。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在購物商場中顧客出現摔倒這種情況,不管對方有沒有消費,那么商場只要是沒有做到防護周到的話,都需要承擔責任的,具體涉及的賠償有醫療費,誤工費等等,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破壞軍婚罪有哪些什么處罰
2021-02-16涉外結婚必須公證嗎
2021-02-10防范買車糾紛 律師出8招
2020-11-10未達法定年齡的婚姻的效力如何
2021-01-16高校畢業生簽的三方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01找車拉貨算雇傭關系嗎
2021-01-09房地產中介機構的設立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09員工入職后用人單位發現學歷造假該如何處理
2021-02-23勞動者違約離職應賠償哪些損失
2020-11-11違法分包轉包造成勞務者受傷的法律責任
2020-12-03無錫地區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0-12-26意外傷害保險證明材料有哪些
2021-02-14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3-19投保之后的注意事項
2020-11-16試論我國人身保險合同的復效
2021-02-12在什么情況下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會終止
2020-12-24買夠十五年的職工養老保險,年齡不夠,還要補交嗎
2021-01-28保險法調整范圍有哪些
2021-03-03繳納保險費有什么作用
2021-02-02土地承包合同在什么情況下可以解除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