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欺詐性經營行為的懲罰有哪些
對于經營者是否實施欺詐性經營行為的認定,應當把握以下幾方面:
1、看經營者是否有欺詐的故意,即經營者在主觀上是否有誘使消費者產生錯誤意思表示的目的;
2、看經營者在客觀行為上是否采取了弄虛作假、隱瞞事實真相等欺騙手段;
3、看是否有誘使消費者產生錯誤意思的事實發生。
只有同時具備上述三個條件,方可認定為經營者實施了欺詐性經營行為。
在實際生活中,經營者實施的欺詐性經營行為的種類繁多,主要有:
1、掩蓋商品質量中存在的瑕疵,銷售或者提供不符合保障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要求的商品;
2、在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
3、銷售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
4、偽造商品的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
5、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
6、銷售的商品應當檢驗、檢疫而未檢驗、檢疫或者偽造檢驗、檢疫結果;
7、對商品或者服務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
8、銷售商品的重量或者數量少于該商品所明示的重量或者數量;
9、對商品的價格作虛假的表示等等。
總之,只要商品的經營者或者服務的提供者實施了弄虛作假、隱瞞事實真相等欺騙手段,誘使消費者產生錯誤的理解,作出違背自己意愿的意思表示,就構成了欺詐性經營行為,對于欺詐性經營行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九條明確規定了,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即經營者承擔的懲罰性賠償金的金額為消費者實際支付的費用的一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終止勞動合同協議書
2021-03-04軍人干部的配偶條件有哪些
2020-11-25股權眾籌有什么作用
2021-02-28無錢還債擔保公司拖車合法嗎
2021-03-21店鋪租賃合同范本
2021-02-12何為“自書遺囑”
2021-02-17裁定移送管轄發生在什么時候
2020-12-16傷殘鑒定費用是由誰支付
2020-11-19房子是婚前財產,離婚怎么分配
2021-02-20不贍養老人的子女能分撫恤金嗎
2020-11-13產權人年齡過大可以抵押房產嗎
2021-03-12工作2年沒簽訂勞動合同,被辭退怎樣賠償
2020-12-17沒有簽訂勞動合同離職有工資嗎
2021-03-09正式入職和外聘的區別有哪些
2020-11-25要求確認勞動關系對時效有要求嗎
2021-02-03交通意外險與人身意外險有何區別
2020-11-11人身保險合同中“違法行為免賠”條款應該如何理解
2021-01-07理賠超過保險額明年保險會上漲嗎
2021-02-11快處快賠理賠五大流程是什么
2021-01-21保險公司誘導投保人相似補償型保險產品怎么辦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