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欺詐可以打12315找消費者保護協會進行投訴。
對于經營者是否實施欺詐性經營行為的認定,應當把握以下幾方面:
1、看經營者是否有欺詐的故意,即經營者在主觀上是否有誘使消費者產生錯誤意思表示的目的;
2、看經營者在客觀行為上是否采取了弄虛作假、隱瞞事實真相等欺騙手段;
3、看是否有誘使消費者產生錯誤意思的事實發生。
只有同時具備上述三個條件,方可認定為經營者實施了欺詐性經營行為。
在實際生活中,經營者實施的欺詐性經營行為的種類繁多,主要有:
1、掩蓋商品質量中存在的瑕疵,銷售或者提供不符合保障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要求的商品;
2、在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
3、銷售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
4、偽造商品的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
5、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
6、銷售的商品應當檢驗、檢疫而未檢驗、檢疫或者偽造檢驗、檢疫結果;
7、對商品或者服務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
8、銷售商品的重量或者數量少于該商品所明示的重量或者數量;
9、對商品的價格作虛假的表示等等。
新消法第55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500元的,為500元。
工商部門介紹,新消法不僅將懲罰性賠償的倍數由“退一賠二”變為“退一賠三”,而且還對賠償的最低數額進行確定,加大了商家的賠償力度,一定程度上對商家形成一種約束。
10月21日上午,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進行第三次審議(下稱“三審稿”),規定無理由退回商品的運費由消費者承擔,但經營者和消費者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網絡交易平臺不能提供“賣家”真實信息的,“買家”可向網絡交易平臺要求賠償。
另外,三審稿將消費者協會的定性修改為“社會組織”,并規定:消費者協會應當認真履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職責,聽取消費者的意見和建議,接受社會監督。
受欺詐可獲3倍賠償,最低500
三審稿明確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費用的3倍。同時增加規定: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500元的,為500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管轄權異議的要求有哪些
2021-03-03如何處理非法轉租問題
2021-03-15傷殘等級怎么劃分,傷殘等級劃分有什么依據
2021-03-23個人獨資企業違法如何處罰
2021-01-02被擔保合同是什么
2020-11-17婚姻法解釋一
2020-11-24違法取得贈與物贈與合同有效嗎
2021-02-09訂婚之后男方要退婚怎么辦
2021-02-17送達方式有幾種
2021-02-20宅基地侵權糾紛答辯狀如何寫
2020-11-14交通事故私了保險公司怎么陪
2021-03-22商場受傷有賠償嗎,商場受傷賠償金額怎樣來定
2021-01-09集體土地可以進行流轉嗎
2021-01-07入職合同簽訂需要注意的事項包括哪些
2021-03-15用假身份證被辭退單位同樣要賠償
2020-11-21公司上班試用期提離職不批準怎么辦
2021-02-19產品責任糾紛如何進行歸責
2020-11-27如何完善再保險合同
2021-02-23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恢復是怎樣的
2020-11-12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管轄之探析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