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銷售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
⑵采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使銷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
⑶銷售“處理品”、“殘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謊稱是正品的;
⑷以虛假的“清倉價”、“甩賣價”、“最低價”、“優惠價”或者其他欺騙性價格表示銷售商品的;
⑸以虛假的商品說明、商品標準、實物樣品等方式銷售商品的;
⑹不以自己的真實名稱和標記銷售商品的;
⑺采取雇傭他人等方式進行欺騙性的銷售誘導的;
⑻作虛假的現場演示和說明的;
⑼利用廣播、電視、電影、報刊等大眾傳播媒介對商品作虛假宣傳的;
⑽騙取消費者預付款的
;⑾利用郵購銷售騙取價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約定條件提供商品的;
⑿以虛假的“有獎銷售”、“還本銷售”等方式銷售商品的;
⒀以其他虛假或者不正當手段欺詐消費者的行為。
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
第一條為依法制止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和本辦法的規定,保護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權益,對經營者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實施行政處罰。
第三條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對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實施行政處罰,應當依照公正、公開、及時的原則,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綜合運用建議、約談、示范等方式實施行政指導,督促和指導經營者履行法定義務。
第四條經營者為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與消費者的約定履行義務,不得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
第五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
(二)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
(三)銷售偽造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篡改生產日期的商品;
(四)銷售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商品;
(五)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
(六)銷售偽造或者冒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的商品;
(七)在銷售的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
(八)銷售國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銷售的商品;
(九)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中故意使用不合格的計量器具或者破壞計量器具準確度;
(十)騙取消費者價款或者費用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約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軟件盜版卸載后還存在侵權嗎
2021-01-17行政執法依據包括什么
2020-12-06工傷賠償計算表
2020-11-18結婚自由的保護措施有什么
2021-03-16如何調查老婆出軌證據
2020-12-27法定贍養費的給付內容
2021-03-13合同及附件約定不同法院管轄怎么處理
2021-02-21最新輕傷鑒定標準
2021-02-05人傷事故出院后先去交警大隊還是保險公司
2021-01-12轉繼承不受次數限制嗎
2021-02-03二手房交易注意事項
2020-12-07合同還沒到期辭職了合同會解除嗎
2021-03-17自愿加班能要求加班工資嗎?
2021-01-13暑期工7天試用期無工資合法嗎
2021-02-06人壽保險的理賠時間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02家庭財產保險可以全保嗎
2021-01-08保險違約責任條款有哪些
2021-03-16被保險人違反及時報案的保險義務是否應該承擔責任
2021-01-27哪些問題是人身保險合同訂立時要注意的
2020-12-09按保險合同當事人訂立保險合同的真實意思對合同條款所作的解釋的原則是什么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