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價格欺詐賠償怎么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按法律規定,直白地說就是如果你受到欺詐的事實被認定的話,你可以主張消費金額三倍的賠償;如果不足500元的,按500賠償。
國家計委出臺《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認定以下13種價格行為為價格欺詐行為:
1、標價簽、價目表等所標示商品的品名、產地、規格、等級、質地、計價單位、價格等或者服務的項目、收費標準等有關內容與實際不符,并以此為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購買的。
2、對同一商品或者服務,在同一交易場所同時使用兩種標價簽或者價目表,以低價招徠顧客并以高價進行結算的。
3、使用欺騙性或者誤導性的語言、文字、圖片、計量單位等標價,誘導他人與其交易的。
4、標示的市場最低價、出廠價、批發價、特價、極品價等價格表示無依據或者無從比較的。
5、降價銷售所標示的折扣商品或者服務,其折扣幅度與實際不符的。
6、銷售處理商品時,不標示處理品和處理品價格的。
7、采取價外饋贈方式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時,不如實標示饋贈物品的品名、數量或者饋贈物品為假劣商品的。
8、收購、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帶有價格附加條件時,不標示或者含糊標示附加條件的。
9、虛構原價,虛構降價原因,虛假優惠折價,謊稱降價或者將要提價,誘騙他人購買的。
10、收購、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前有價格承諾,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的。
11、謊稱收購、銷售價格高于或者低于其他經營者的收購、銷售價格,誘騙消費者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的。
12、采取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數量等手段,使數量或者質量與價格不符的。
13、對實行市場調節價的商品和服務價格,謊稱為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
以上就是律霸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上述問題的相關知識,本網站為您提供專業的律師咨詢,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進入律霸網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沒有見到征地批文,可以拒絕征地拆遷嗎
2021-03-18小區樓頂是私人所有還是大家共有
2021-02-11預售合同沒訂立是否適用定金罰則
2021-02-21起訴離婚孩子撫養費是如何計算的
2021-01-01車被保全有時間限制嗎
2021-01-20領結婚證會查精神殘疾病史嗎
2020-12-10合同債權質押的要點有哪些
2021-01-15侵權糾紛可主張賠償可期待利益嗎
2021-03-25事業編會被辭退嗎
2021-03-02農村集體土地房屋可以遺贈嗎
2021-01-18競業限制幾個月可以解除
2021-01-31建設施工與企業農民工之間法律關系的探討
2021-01-18五一勞動節三倍工資有幾天
2021-01-04公司裁員賠償規定是怎么規定的
2021-03-22勞動糾紛多長時間內能去仲裁
2020-11-24應收分保準備金與有關原保險合同能否相互抵消
2020-11-29對保險合同效力有什么規定
2021-01-05被盜車出險 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0-12-15超載運輸發生事故保險公司可否增加10%的免賠率
2021-03-15財產保險合同的概述有哪些內容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