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被抓24小時家屬有沒有知情權
有知情權,有時限,所以有時不會立即通知。
法律依據:《刑事訴訟法》有關條文。
第八十五條?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
拘留后,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后,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
第九十一條?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
對于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
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書后的七日以內,作出批準逮捕或者不批準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準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釋放,并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于需要繼續偵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第九十三條?公安機關逮捕人的時候,必須出示逮捕證。
逮捕后,應當立即將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羈押。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在逮捕后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屬。
知情權
又稱為信息權或了解權,知情權作為政治民主化的一種必然要求和結果,首先是公法領域內的概念。現今,隨著知情權作為一項獨立權利的發展演變,其外延已不斷擴大,不僅涉及公法領域,也涉及私法領域,如消費者知情權即是知情權擴展至私法領域的具體表現。
知情權的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知情權是指知悉、獲取信息的自由與權利,包括從官方或非官方知悉、獲取相關信息。狹義知情權僅指知悉、獲取官方信息的自由與權利。隨著知情權外延的不斷擴展,知情權既有公法權利的屬性,也有民事權利的屬性,特別是對個人信息的知情權,是公民作為民事主體所必須享有的人格權的一部分。而狹義的知情權僅指公法領域內的一項政治權利,故現在的知情權概念一般是指廣義的知情權。
根據以上內容的相關回答可以得出,在警方抓人之后,24小時一般都會通知家屬,但也有情況是收不到警方的通知的,這個建議找律師進行相應的咨詢,如果的確被刑事拘留,只有律師可以插手,如果您還有相關法律咨詢可以致電律霸網在線律師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數罪并罰是什么意思
2021-02-05侵占他人車位犯法嗎
2021-03-21工傷申請財產保全要錢嗎
2021-03-07民法典規定請求撤銷婚姻時效是多久
2021-01-03交通事故二級傷殘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1-23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理解與應用
2021-01-03離婚調解不去有壞處嗎
2021-02-15口頭約定財產AA制在離婚時是否被支持?
2021-02-23學歷造假用人單位能否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13債務人逾期還款怎么辦
2020-12-19學生精神失常是學校的責任嗎
2021-01-15二手房中介機構應具備的條件
2021-01-24為何用人單位不愿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
2021-02-23終止勞動合同的法定條件是什么
2021-01-29北京在職員工違反保密協議如何處罰
2021-01-30精神病人縱火保險公司需要賠付嗎
2021-03-04為何簽訂了保險合同還常會引發許多保險糾紛?
2020-12-16買賣雙方保險利益轉移時間
2021-01-30借車給別人出了事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15違反告知義務的法律后果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