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司法解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條規定:消費者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有權向經營者索取購貨發票或者服務單據、售后服務憑據等憑證。
所購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發生質量問題,消費者可持前款所列憑證要求經營者予以修理、更換、退貨或者承擔其他責任。
釋義:本條是關于消費者索取、使用有關消費憑證的權利的規定。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賦予消費者安全權、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求償權、結社權、獲得有關知識權、人格尊嚴和民族風俗習慣受尊重權、監督權等九項權利,但對消費者具有索取消費憑證權沒有予以明確。在現實消費生活中,由于沒有明確消費者的這項權利,一般經營者往往借故不給出具相應的消費憑證,當發生消費糾紛后,吃虧的往往又是消費者。為了加大對消費者的保護,同時也是為了進一步規范經營者的行為,本法從消費者的九項權利中又派生出一項,即消費者享有索取購貨發票、服務單據、售后服務憑據等消費憑證的權利。購貨發票,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發票,它是商品的銷售者向消費者出具的一種書面憑據,證明雙方的買賣關系。服務單據則是服務的提供者向消費者出具的一種書面憑據。購貨發票或者服務單據的內容一般包括:商品的銷售者或服務的提供者(一般應加蓋公章)、所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的名稱、數量、產地、規格、質量等級、價格、售貨或提供服務的時間等等。售后服務憑據主要是指購貨卡、服務卡、價格單、“三包”單等,其具體表現形式因商品和服務種類的不同而不同,如銷售家用電器類,則以“三包”單為主,提供服務則以“服務卡”為多見。消費者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享有向經營者索取上述各種消費憑證的權力,有關經營者應及時出具,不得以任何理由加以回絕或拖延。
上述諸項消費憑證的重要意義在于,當消費者購買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發生質量問題后,消費者可以以此為基本憑證,要求商品的銷售者或服務的提供者予以修理、更換、退貨(款),如果對消費者財產、人身造成損害,還應承擔賠償等其他責任。由此,消費者在購買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一定要善于行使自己的索取消費憑證權,以便為自己消費糾紛的解決提供切實有效的證據;經營者對待消費者因利益受損而提出的正當要求,只要具備相應的消費憑證,就應當及時為消費者修理更換、退貨(款),或者承擔其他相應的責任,不得以種種借口拖延或拒絕。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對于該問題答案的整理,如果還有疑問,歡迎來律霸網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申請無效婚姻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9侵權糾紛能否在被告住所地管轄
2021-02-22交通事故鑒定材料有哪些
2021-01-08離婚協議反悔怎么處理
2021-01-19村委會有權“出租”集體林地嗎
2020-12-30離婚房產如何評估
2021-01-07怎么對抗政府非法征地
2021-02-17勞務分包合同雇主是否可以免責
2021-03-23兒童意外險可以賠付別人嗎
2021-02-02陸上運輸貨物保險的分類有哪些
2020-12-17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效力
2021-01-15人身意外傷害綜合保險合同條款
2020-11-11保險合同糾紛案例分析有什么
2021-02-21某保險公司訴黃某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26全車盜搶險與車上人員責任險
2020-12-23保險合同電子簽字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03保險賠償后能減輕交通肇事罪嗎
2020-11-18保險公司業務人員以及代理人欺詐表現
2021-03-18保險理賠應該按照什么標準進行賠償
2021-01-09保險法上的近因原則是怎樣的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