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要明確做好消費維權行政指重要意義的認識。
消費者維權工作面寬量大,涉及全社會的各個角落的各階層,消費維權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發展。一是消費維權能夠凈化生產者的生產環境;二是消費維權能夠凈化消費者的消費環境;三是消費維權能夠提高消費者的理性消費意識。基于消費維權的重要性,所以做好消費維權行政指導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是要明確消費維權行政指導的對象。
消費維權行政指導的對象是指在市場(包括有型市場和無型市場)范圍內為了生產、生活的需要,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單位和個人(包括購買直接用于農業生產的生產資料的農民、在校學生、農民工等弱勢群體)。
三是要明確消費維權行政指導的內容。
為把消費維權行政指導真正落到實處、抓出成效,就必需明確其指導的內容。一是要指導消費者提高消費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從現時總的消費領域來看,相當一部分消費者還存在著自我保護和自我防護意識不強,對法律、法規和消費知識掌握不夠;另一方面由于受統消費觀念的影響,我國消費者從很大程度上來講還很不適應現代消費環境。其表現在:對消費市場的形成與走向認識不夠,不通盤衡量自身承受能力而盲目追求時尚,甚至經不起諸如“打折、清倉大甩買、跳樓虧血本”小便宜的誘惑等消費心里始終沒有得到轉變,所以在自己的合法消費權益受到侵害時,而不能拿起法律的武器來維護和保護自身的利益;二是要把對消費者的維權教育貫穿于整個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始終。要制定長遠規劃,不斷更新充實內容,創新教育引導方式;三是加大消費者權益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不斷豐富廣大消費者對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的消費知識,進一步提高消費者識假、辨假、拒假和依法維權的能力,促進消費者更新消費觀念,做到合理、科學、理性消費。
四是要指導消費者知曉自身的權利。
消費者只有在全面知曉法律賦予自身的權利后,才能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時識別自身的消費權益是否受到侵害,受到了哪些侵害,受到的侵害程度有多大,這也是消費維權行政指導最基本的要素。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消費者的權利有:一是安全權。即: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二是知情權。即:消費者享有知悉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三是選擇權。即: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四是公平交易權。即: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五是賠償權。即: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六是結社權。即:消費者享有依法成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的權利;七是獲取知識權。即:消費者享有獲得有關消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的權利;八是受尊重權。即: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九是監督權。即:消費者享有對商品和服務以及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進行監督的權利。
五是要指導消費者正確判定侵權賠償責任主體。
消費者往往因難以判定侵權行為責任主體而導致維權目標沒有針對性。所以,在消費維權行政指導工作中,就應當加強對消費者的正確引導,幫助其準確鑒別侵權賠償責任主體。具體內容包括:一是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二是消費者或者其它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三是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服務者要求賠償;四是消費者未按商品使用說明安裝、使用、保管、維修,從而導致商品損壞或者造成人身傷害的,責任應當由消費者承擔;五是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因原企業分立、合并的可以向變更后承受其權利義務的企業要求賠償;六是使用他人營業執照的違法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消費者可以向其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營業執照的持有人要求賠償;七是消費者在展銷會、租賃柜臺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展銷會結束或者柜臺租賃期滿后,也可以向展銷會的舉辦者、柜臺的出租者要求賠償;八是消費者因經營者利用虛假廣告提供商品或者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廣告的經營者不能提供經營者的真實名稱、地址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六是要指導消費者在維權時把握好時效。
這里所指的維權時效,是指申訴時效和訴訟時效。其一、申訴時效。行政部門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一般以標的物的保修期和保證期為受理投訴的界限;其二、訴訟時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其它相關法律規定:“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出售質量不合格商品未聲明、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毀損的等,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訴訟時效期間一般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決定了消費者請求司法保護的有效時間。所以說,在進行消費維權行政指導時,就應當引導消費者提高對這些時效性規定對于消費維權重要性的認識,以避免消費者錯過最佳維權時機或喪失維權的權利。
七是要指導消費者走正確維權渠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一是與經營者協商和解。消費者與經營者在發生爭議后,在自愿、互諒、平等、協商的基礎上,就與爭議有關的問題進行協商,通過直接對話擺事實、講道理,分清責任,達成和解協議;二是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也就是說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過程中,與經營者就各自的權利義務關系發生爭議后,向消費者協會反映情況并要求給予解決;三是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如因虛假廣告宣傳導致消費者權益爭議和流通領域商品質量問題發生爭議的,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提出申訴;四是消費者與經營者發生消費爭議時,可以依據雙方達成的仲裁協議申請仲裁機構仲裁;五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消費者與經營者發生消費爭議時,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315消費維權行政指導工作千頭萬緒,要真正做好也很不容易。但是,只要有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相關部門的通力協作,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密切配合,做好消費者維權工作也并非一件難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護人員因工作原因感染,是否屬于工傷?
2020-12-18新婚姻法司法解釋
2021-03-26財務糾紛擔保連帶責任
2021-03-01抵押的房子能查封嗎
2020-12-28騙取住房補貼是什么罪
2021-03-23工傷請假最長多久
2020-11-28抵押物被另賣他人怎么辦
2020-12-26壽險如何賠付
2021-02-09車上人員責任險建議買嗎
2021-01-24如何向航空公司索賠損失
2020-12-31婚內投保婚后保險單是否要分
2021-03-22保險合同生效有什么含義
2020-12-09保險合同保證義務的執行主體是誰
2020-11-23保險合同解除的特征是怎樣的
2020-11-20法律認可的保險免責條款有哪些
2021-02-04購買財產保險后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
2021-02-10保險公司拒賠怎么起訴
2021-03-15什么是車輛劃痕險
2021-02-18淺談我國保險稅制的改革
2021-02-252025年土地承包合同到期后怎么辦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