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第九十四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如果發現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強制措施不當的,應當及時撤銷或者變更。”這一規定即意味著,法院、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都有對已經采取的強制措施的決定進行變更或者撤銷的權力。我們認為,這是適應案件的不同進展情況而作出的變通規定。應當說,這一規定是比較合適的。
取保候審撤銷或者變更的表述方式及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幾種:
1、不應當被追究刑事責任的。
2。取保候審期限屆滿的。
3、發現采取取保候審決定不當的。
4、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5、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案件不能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審結的。
6、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正在懷孕或者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7、已被逮捕的被告人,第一審人民法院判處管制或者宣告緩刑以及單獨適用附加刑,判決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
8、已被逮捕的被告人,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期間,被告人被羈押的時間已到第一審人民法院對其判處的刑期期限的。
9、已被逮捕的被告人,因進行司法鑒定而尚未審結的案件,法律規定的期限屆滿的。
10、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取保候審的被保證人或者說是保證對象,既然保證對象都不存在了,取保候審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和意義,當然也應當予以撤銷。
11、保證人死亡、重傷或者出現其他喪失保證能力情形的。保證人是取保候審的義務主體,保證人資格的存在以其具有保證能力為前提條件,如果沒有或者喪失了保證能力,保證義務的履行就成為事實上的不可能,取保候審也就隨之應當予以變更。
12、公安機關提請逮捕以后,檢察機關不批準逮捕,案件需要復議、復核的,或者移送起訴后,檢察機關決定不起訴,需要復議、復核的。
綜上,解除取保候審的條件有兩個,分別是取保候審的期限屆滿和有關機關查明被取保候審人不應當被追究刑事責任。另外,申請解除取保候審還需要辦理相應地程序。
司法機關在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審措施的同時,自然之后肯定就有解除取保候審的一日。至少按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取保候審的最長期限為12個月,也就是說總會有期限屆滿的一天,那到時候就算沒有其他的情況,那也是應該解除取保候審或者變更強制措施。不然的話,可能存在程序違法,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依法維權。
解除取保候審不能開無犯罪證明嗎?
解除取保候審的程序是什么
取保候審什么時候可以解除?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口頭裝修合同是否成立
2020-12-22不立案就沒有回執嗎
2021-01-20關于交通事故骨折賠償
2021-02-02勞務合同可否定免責條款
2021-03-19什么合同為格式條款合同
2021-02-09土地確權后能否做擔保抵押
2020-12-02不動產登記公告的主要內容包括什么
2021-03-05法律允許將房子登記在孩子的名下嗎
2021-03-02個人銷售住房是否繳納印花稅
2021-03-09必須服務期是屬于合同中的格式條款嗎
2021-03-23勞動保護費的支付標準是什么,如何保護未成年工
2021-01-21試用期過了卻沒有績效工資合法嗎
2020-12-16空運險種被保人的義務
2021-02-24如何認定事故理賠費
2020-11-29保險合同和保險合同主體有什么區別
2021-03-13保險受益權的消滅
2020-12-15土地流轉發生糾紛有哪些解決渠道
2020-12-25對拆遷戶能強制斷水停電嗎
2020-11-09農村的宅基地和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0-12-14常州市購買拆遷安置住房公積金提取要注意哪些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