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審的適用對象是誰
取保候審,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為防止其逃避偵查、起訴和審判,責令其提出保證人或交納保證金,并出具保證書,保證隨傳隨到的一種強制方法。
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聘請的律師申請取保候審的,應當書面向公安機關提出。
公安機關同意取保候審的,依法辦理取保候審手續;不同意取保候審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并說明理由。
公安機關決定對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審的,責令犯罪嫌疑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對同一犯罪嫌疑人,不得同時責令其提出保證人和交納保證金。保證金數額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犯罪嫌疑人的經濟狀況、案件的性質、情節、社會危害性以及可能判處刑罰的輕重等情況,綜合考慮確定。
二、怎樣申請取保候審?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有權申請取保候審,不過辦理取保候審,申請人應當掌握以下技巧:
1、根據具體案情,尋找、挖掘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具有的取保候審的客觀條件。如從輕減輕處罰的情節、主觀惡性、身體健康狀況、排除犯罪的證據等等。
2、積極引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家屬減輕社會危害性。除了具備取保候審的客觀條件外,如果主觀上具有以下情節者,辦理取保候審更為容易。
(1)自愿認罪的,并如實交待犯罪事實。
(2)積極主動揭發、檢舉同案犯或他人犯罪事實的,或提供破案線索的。
(3)有自首、立功情節的。
(4)財產案件,退贓,積極交納罰金的。
(5)人身損害案件,積極賠償被害人,并爭取到被害人諒解的。
3、充分溝通。辦案中,同公、檢、法機關的溝通非常重要,實踐中,要針對不同情況,靈活應變,與辦案人員辦案單位溝通,與被害人溝通,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溝通要及時、充分,刑事案件有極為嚴格的程序,司法機關對相關辦案人員更有嚴格的錯案追究制度,因此一旦發現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證據或者事實或法律規定,要立即與辦案人員聯系,提醒辦案人員采納,不能耽誤,否則一旦錯過機會,再想說服辦案人員“改錯”難度非常大。
通過上文的講解,我們了解到法律中規定的取保候審的適用對象都有哪些了。其實也就是符合取保候審條件的嫌疑人、被告人,提出取保申請的,才有可能獲得批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地役權未經登記對受讓人不具有約束力嗎
2020-12-24老板不出工傷認定證明也沒買社保怎么辦
2020-12-06遇到商標、專利侵權如何取證
2020-12-14同一行政處罰應當間隔多長時間
2021-01-30離婚調解不去有壞處嗎
2021-02-15戶口本上婚姻狀況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09關于夫妻債務問題裁判的新思路
2021-01-06社交軟件聊天記錄可以做離婚證據嗎
2021-01-13銀行員工私劃走客戶款項銀行要承擔責任嗎
2021-02-10必須服務期是屬于合同中的格式條款嗎
2021-03-23入職體檢屬不屬于個人隱私
2020-12-28先通知解除合同還是直接起訴解除合同
2021-03-16外企存在勞務派遣關系是否合法
2021-01-07強制調崗降薪如何賠償
2021-03-20勞務外包用工單位要繳哪些稅
2021-03-092.5天彈性假怎么休,加班工資怎么算
2020-12-12不服從公司安排被辭退有沒有補償
2020-11-11未轉移所有權的機動車發生事故由誰賠償
2021-03-15家政服務人員受傷能適用雇傭損害關系索賠嗎
2021-03-05勞動糾紛時企業法人可否變更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