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審與監外執行并不是一回事。
兩者具體區別如下:
1、定義不同。
取保候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一種刑事強制措施。在我國,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公安機關責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保證隨傳隨到的強制措施。取保候審由公安機關執行。
而監外執行是指被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由于患有嚴重疾病,或者婦女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的嬰兒,不適宜在監獄或其他勞動改造場所執行刑罰,可暫由罪犯原居住地的公安派出所執行,并由罪犯原屬的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協助監督的一種特殊刑罰執行方法。
2、適用條件不同
從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取保候審與監外執行使用的條件也是有所差異的。
3、遵守的規定不同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對于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主要是實施社區矯正,社區矯正人員除了遵守相關刑法規定,還應當遵守如下規定:
(1)社區矯正人員應當定期向司法所報告遵紀守法、接受監督管理、參加教育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活動的情況。
(2)發生居所變化、工作變動、家庭重大變故以及接觸對其矯正產生不利影響人員的,社區矯正人員應當及時報告。
(3)保外就醫的社區矯正人員還應當每個月向司法所報告本人身體情況,每三個月向司法所提交病情復查情況。
(4)對于人民法院禁止令確定需經批準才能進入的特定區域或者場所,社區矯正人員確需進入的,應當經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批準,并告知人民檢察院。
(5)社區矯正人員未經批準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旗)。社區矯正人員因就醫、家庭重大變故等原因,確需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旗),在七日以內的,應當報經司法所批準;超過七日的,應當由司法所簽署意見后報經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批準。返回居住地時,應當立即向司法所報告。社區矯正人員離開所居住市、縣(旗)不得超過一個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九條
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1)未經執行機關批準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
(2)住址、工作單位和聯系方式發生變動的,在二十四小時以內向執行機關報告;
(3)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4)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無)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未經許可運輸煙花爆竹如何處罰
2020-11-22車禍傷殘鑒定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2法律如何判定扶養關系
2021-01-22送達方式有幾種
2021-02-20房產抵押法律風險分析
2020-12-28銀行員工私劃走客戶款項銀行要承擔責任嗎
2021-02-10掛靠企業違法的責任承擔
2020-12-10住房公積金提取前提需要哪些
2021-01-09自然災害損失可獲得哪些保險賠償
2021-02-08交強險理賠怎么查勘和定損
2020-12-02飛機延誤4小時有賠償嗎
2021-01-09飛機托運行李丟失如何賠償
2021-03-25建筑工程保險的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1-03-10人身保險糾紛的管轄是如何的
2021-02-01在什么情況下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會終止
2020-12-24人身保險合同立法中亟待完善的幾個問題(二)
2021-02-16中國保監會有權檢查外資保險公司哪些狀況
2021-02-19購買財產保險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3-21車輛強制險什么時候交,交多少
2021-03-02委托代理人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