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傳屬于刑事訴訟當中的一種強制措施,主要是針對未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由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其到案接受訊問的一種措施。那么你知道在我國關于拘傳的程序是怎樣規定的嗎?下面,就由律霸小編在下文中為大家做詳細的解答。
根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公安機關拘傳的程序應把握以下幾點:
1.公安機關在采取拘傳措施時,應當履行審批手續。公安機關在拘傳犯罪嫌疑人時,應當首先按照法律規定,由偵查人員制作《呈請拘傳報告書》,寫明拘傳的理由并附有關材料后,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經批準后,即可填發《拘傳證》,對犯罪嫌疑人執行拘傳。
2.公安機關拘傳犯罪嫌疑人時必須持有《拘傳證》,并且要責令犯罪嫌疑人在《拘傳證》上簽名(蓋章)、捺指印。 《拘傳證》是公安機關在偵查過程中,依法拘傳犯罪嫌疑人到案接受訊問的憑證文書。這種憑證具有不可違抗的法律強制性,被拘傳人必須服從。公安機關在對犯罪嫌疑人執行拘傳時,應當首先向犯罪嫌疑人出示公安機關簽發的《拘傳證》,對于不識字的犯罪嫌疑人還要向其宣讀。
3.犯罪嫌疑人到案后,應當首先責令其在《拘傳證》上寫明被公安機關拘傳的時間,對犯罪嫌疑人訊問結束后,還應當讓其在《拘傳證》上寫明訊問結束的時間。對于被拘傳人拒絕簽名(蓋章)、捺指印的,拒絕寫明到案時間和訊問結束時間的,執行拘傳的偵查人員還應當在《拘傳證》上注明。
4.拘傳持續的時間不得超過12小時,并且不得以連續拘傳的形式變相拘禁犯罪嫌疑人。這是為了防止以拘傳為由對被拘傳人變相羈押。
5.《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還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拘傳作了特別規定。
公安機關依法對縣級以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采取拘傳的,應當書面報請該代表所屬的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或者常務委員會許可。公安機關在依法執行拘傳中,發現被拘傳人是縣級以上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應當暫緩執行,并報告原決定或者批準機關。如果在執行后發現被執行人是縣級以上人民代表會代表的,應當立即解除,并報告原決定或者批準機關。公安機關依法對鄉、民族鄉、鎮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采取拘傳的,應當在執行后立即報告其所屬的人民代表大會。公安機關依法對政治協商委員會委員采取拘傳的,應當將有情況通報給該委員所屬的政協組織。
由于拘傳措施對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是構成了一定的危害的,因此法律上要求必須要依法采取拘傳措施,否則的話就屬于違法行為,那么就要追究相關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希望律霸小編為你整理的內容,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拘傳與傳喚的區別是什么
拘傳的執行機關是哪個?
刑事拘傳的適用條件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中醫療過失行為的責任程度有哪些
2020-11-22緩刑期間能否競選村委會成員
2020-12-11辦婚禮不領證是騙婚嗎
2020-12-16干股可以收回嗎
2020-12-26家暴離婚起訴狀
2021-02-01交通肇事逃逸后果是什么
2020-12-05交通違章不處理會上征信嗎
2020-12-17承諾書是否為合同性質
2021-03-14信用卡逾期多久會被終止合同
2021-01-01工傷官司到最后也無法確立勞動關系怎么辦
2021-01-31勞務派遣處理勞動合同爭議
2020-12-12離職單位扣除招錄費用合法嗎
2021-01-31無錫地區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0-12-26什么是保險公估人
2021-02-18什么是意外傷害
2020-12-20人身意外保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1-03-12保險合同對于違法行為是否免責
2021-03-01酒后駕駛把車碰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14對方逃逸保險賠償嗎
2021-03-20我國關于養老保險的規定具體是什么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