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刑事保證人
作者:焦*安
《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司法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應當責令其提出保證人或交納保證金。但在我國法律上存在兩種保證人,一種是民事上的保證人,一種是刑事上的保證人,而作為刑事上的保證人,刑事訴訟法中只規定了保證人條件、義務及承擔的法律責任等,卻對于保證人名稱、定義、法律地位,一直沒有明確的稱呼和法律概念。筆者認為,應當以法律形式明確其名稱、法律定義及其特征,區分其與民事上保證人的異同,確立其在刑事訴訟中的法律地位以及與刑事訴訟參與人的聯系。
一、從法律上確立刑事保證人名稱、定義和法律特征
為何從法律上設立刑事保證人這個名稱呢?這是因為在我國保證人有民事、刑事之分,在法律概念上很容易混淆,因而有必要從中加以區分。筆者認為,將刑事方面的保證人冠以“刑事保證人”比較恰當,更符合法律規范用語。刑事保證人一經確認,即貫穿于整個刑事訴訟過程中,直至被取保候審之人案件終結或終止。確立刑事保證人名稱,使之具體化、規范化、科學化,更能符合刑事訴訟程序需要,從而更好地為刑事訴訟法律服務。
從法律上確立刑事保證人名稱后,就應在法律定義上明確刑事保證人概念。筆者認為,刑事保證人的法律概念,應該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享有完全民事法律行為能力的,與本案無牽連的,和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有密切聯系的,經司法機關審查符合法定條件,對被采取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進行擔保的中國公民。
由此,刑事保證人具有以下六個法律特征:
第一,刑事保證人主體必須是具有中國國籍的公民。只有符合我國《國籍法》規定,具有中國國籍的公民才能充當刑事保證人,具有外國籍、多國國籍或無國籍的人都不能成為刑事保證人主體。
第二,刑事保證人身份必須存在于刑事訴訟過程中。該法律身份一經確認,即享有法律賦予的各項權利和義務,直至所擔保的人案件終結或終止。
第三,刑事保證人是享有完全民事法律行為的人。作為公民具有行為能力,取決于年齡和正常的理智。我國法律規定,年滿十八周歲的即具有完全行為能力,就可以獨立地從事民事活動。享有完全民事法律行為能力的公民主要由三方面構成:具有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且在法律上能產生預期效果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四,刑事保證人必須是與本案無牽連的公民。如果與本案有牽連,即使其行為構不成犯罪,也可能會影響案件的公正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產糾紛律師收費標準
2020-12-11尋釁滋事持械輕微傷能立案嗎
2020-12-09中華老字號怎么申請2020最新規定
2021-02-24協議離婚后戶口遷移產生糾紛的,該怎么辦
2021-01-26工程勞務合同家屬終止有效嗎
2021-01-25員工簽訂競業限制條款注意事項
2020-12-11航空意外險有效期是多久
2021-02-22長期健康保險產品是否有合同猶豫期
2021-03-25跳單條款是否一定獲得理賠
2021-03-13保險代理人對保險經紀人的含義是什么
2021-01-06保險人的權利和義務
2021-01-31保險受益權的法律性質
2020-12-12投保人在保險投保時怎樣做才能保護自己的利益
2021-02-13個人承包合同
2021-01-29土地轉讓金怎么算
2020-11-20房屋拆遷補償安置明細是否能公開
2020-12-11口頭約定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協議有效嗎
2020-12-20無視立案處理繼續頂風搶建,這樣違建有什么結果
2021-01-06宅基地拆遷補償怎么給,是參考區片綜合地價嗎
2020-11-13拆遷安置補償費如何約定支付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