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監視居住后批捕后是不是要被收監
這種情形會被送入看守所,而不是收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六條規定,“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根據案件情況,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傳、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第七十九條規定,“ 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審尚不足以防止發生下列社會危險性的,應當予以逮捕。”
可見,強制措施一般包括拘傳、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拘留、逮捕。
拘傳: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對未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強制其到案的接受訊問的一種強制方法。
取保候審: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公安機關責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保證隨傳隨到的一種強制措施。由公安機關執行。
監視居住: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規定的期限內不得離開住處或者指定的居所,并對其行為加以監視、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種強制措施。
拘留:公安機關或人民檢察院在刑事案件偵查中,對現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暫時采取的強制措施。
逮捕:由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決定,公安機關執行的一種,在一定時間內剝奪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并解送到一定場所予以羈押的強制措施。
所以,監視居住后批捕后,會在看守所內關押,而不是收監。
二、逮捕的批準機關是什么
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須經過人民檢察院批準或者人民法院決定,由公安機關執行。即逮捕的批準機關是人民檢察院或人民法院。
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而有逮捕必要的,應即依法逮捕。
對應當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患有嚴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懷孕、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可以采取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的辦法。
收監是一種收押入監的活動,是刑罰執行的開始。而在監視居住被依法批準逮捕之后,尚未經過法院的審判,這種情況下并不會涉及到刑罰,自然也就不存在收監的情況。但是在監視居住被批準逮捕之后,往往會被送入看守所,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羈押,限制其人身自由。
違反監視居住規定有什么后果?
監視居住期滿后怎么處理
監視居住后還會判刑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手房合同沒有寫明尾款時限怎么辦
2021-03-05國家公職人員違規違紀受處分后是否能保留其工作
2021-01-03婚外情被跟蹤是否違法
2021-03-12離婚后一方過度糾纏一方怎么辦
2021-01-24出交通事故怎么處理
2021-01-24離婚法院第一次調解需要律師嗎
2021-02-04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義務是什么
2020-12-22中間人拿好處費違法嗎
2021-01-27被拘留職工能解除勞動關系嗎
2020-12-22勞務派遣工是否可以帶薪休假
2020-12-26金享人生終身壽險(分紅型)的概念
2021-03-08交強險如何支付賠款
2021-02-10保險人未明確說明的免責條款是否無效
2020-11-20人身保險合同保險利益有怎樣的特征
2021-01-07保險合同成立與生效
2021-02-02二手車買賣遭遇保險“真空地帶”
2021-01-25順利理賠八大秘訣
2020-12-20互聯網保險渠道分類是怎樣的
2020-12-26校方責任險責任認定案例
2020-11-23論保險表見代理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