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市司法局喬建鋼
日前,我市一家金融機構向原辦理《最高額抵押合同》公證的公證處申請出具《執行證書》。經查,該公證處于2002年5月根據雙方當事人的申請,辦理了《最高額抵押合同》公證書,并賦予該債權文書強制執行效力;公證書出具后,借款人在最高債權額限度內分三次借款1000萬元,其中一筆借款400萬元的還款期限已于申請出具《執行證書》的申請日前屆滿。公證處經審查后,以借款合同未經公證為由拒絕為其出具《執行證書》,與金融單位發生分歧。
金融單位認為:他們與借款人之間簽訂的《最高額抵押合同》已經公證并依法賦予了強制執行效力;公證處應當依當事人的申請出具《執行證書》。
對此案的處理,公證人員存在兩種分歧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最高額抵押合同》雖然經過公證并賦予了強制執行效力,但由于它僅僅是借款合同的從合同,在主合同未經公證的情況下,不能夠根據從合同的約定出具《執行證書》。
另一種意見認為:《最高額抵押合同》從形式上看,雖然它是借款合同的從合同,但它是在借款合同之前簽訂的,作為主合同的《借款合同》是在《最高額抵押合同》約定的擔保范圍內簽訂的;既然《最高額抵押合同》已經辦理公證并賦予了強制執行效力,那么,即使《借款合同》未辦公證,只要其約定的借款未超過擔保額度,就應當維護《最高額抵押合同》的強制執行效力,在向債務人核實債務內容后,可以出具《執行證書》。
筆者認為,以上兩種觀點都是不正確的。因為以上兩種觀點都是以“確認經公證的《最高額抵押合同》的強制執行效力”為前提的。而恰恰是因這一大前提的錯誤,導致其判斷結果的錯誤。因為公證機關不能賦予《最高額抵押合同》以強制執行效力。
《公證程序規則》第三十五條規定: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應當具備的首要條件是“債權文書以給付一定貨幣、物品或有價證券為內容”。我們首先應當明確,公證機關辦理強制執行類公證的對象是債權文書,而不是其他法律文書;其次,債權文書是以給付一定貨幣、物品或有價證券為內容的。本案中所舉的《最高額抵押合同》,不是以給付為內容的債權文書,而是為保證債權文書(主合同)的履行而簽訂的、以擔保為內容的、僅作為債權文書組成部分的從合同。由此可見,抵押合同作為債權文書的組成部分,不具有債權文書的必備要件,公證機關不能將它等同于債權文書而賦予強制執行效力。這是其一。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使用權出讓的對象是誰
2021-02-16車禍誤工證明怎么開
2021-01-14女職工請經期假是否合理
2021-01-27什么是家庭暴力,家庭暴力的范圍有哪些
2021-01-27部分判決不服上訴的刑事判決書怎么寫
2020-11-08預付款和應付款的區別
2021-02-05合同欺詐怎么報警
2020-12-10企業承包經營合同
2020-11-29工程質量不達標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26離職公司押放工資算違法嗎
2020-11-27轉業軍人喪葬費怎樣拿
2021-03-21實習期公司有權利處罰員工嗎
2020-12-28銀行不按勞務合同履行工作怎么辦
2021-02-28免責條款的定義是什么
2021-03-22哪些原因會導致人身保險合同終止
2021-02-04出境旅游意外保險怎么報銷
2021-01-26新《保險法》體現三大亮點
2020-12-16保險公司的押金怎么退
2020-11-07代理人錯簽保單怎么辦
2021-01-29人身保險合同如何簽訂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