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您平時工作中難免會遇到因工作而受到人身傷害,此時您可以向公司進行報備,等待公司的工傷處理決定。根據我國國家有關規定,企業在為員工上繳工傷保險后的員工,在因公受傷時可以賠償一定數額的賠償金。那么,對于廣大勞動者來說,您知道工傷鑒定完畢給如何賠償嗎?
一、如何認定是否屬于工傷
工傷,又稱為職業傷害、工作傷害,是指勞動者在從事職業活動或者與職業活動有關的活動時所遭受的事故傷害和職業病傷害,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的傷害。
區分工傷,應當掌握四個界限:
1、時間界限:一般情況下,只限于工作時間內。特殊情況下盡管發生時間在工作時間外,也屬工傷。
2、空間界限:一般情況下,只限于工作場所內。
3、職業或業務界限:只要傷害因執行職務或業務而發生,即使發生在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外,也屬于工傷。相反,傷害雖然發生在工作時間、工伯場所內,但不是由于執行職務或業務而發生的,也不屬于工傷。
4、主觀過錯界限:除職工本人蓄意造成的事故傷害不屬于工傷外,即使職工有過失也屬于工傷。
二、發生工傷賠償數額是多少
1、住院伙食補助費:按照因公出差伙食補助標準的70%發放。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所需交通、食宿費用由所在單位按照本單位職工因公出差標準報銷。
2、停薪留職期間的工資:按原工資待遇發放,一般不得超過12個月。本條例所稱本人工資,是指工傷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本人工資高于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30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300%計算;本人工資低于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
3、醫療費:據實報銷。
4、生活護理費: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個不同等級支付,其標準分別為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50%、40%或者30%。
5、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級傷殘為24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2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0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五級傷殘為16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14個月的本人工資;七級傷殘為12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0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8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6個月的本人工資;(一至四級保留勞動關系)。
6、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五級44個月,六級38個月,七級26個月,八級20個月,九級14個月,10級8個月(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時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7、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五級22個月,六級16個月,七級10個月,八級8個月,九級6個月,十級4個月(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時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8、傷殘津貼: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五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0%,六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60%,并由用人單位按照規定為其繳納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五、六級為保留勞動關系,難以安排工作的)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基金補足差額;
9、喪葬補助金: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10、供養親屬撫恤金: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于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
綜上所述,工傷鑒定完畢給如何賠償的依據是根據國家相關工傷等級鑒定機構按照工傷嚴重情況來進行賠償。賠償的款項具有多種,因工受傷的員工應該以實際情況為主,向公司索求相應的賠償金。同時鑒定工傷等級的機構應公平公正對待此事,講究法律的真實性。
工傷鑒定時間怎么確定?
職工工傷鑒定十級傷殘標準是怎樣的
工傷鑒定的材料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患糾紛的預防與解決
2021-01-29賠償責任和人身侵權責任可否并用
2020-11-22求職者對試用期有哪些誤區
2021-03-20臨時工是否能確定工傷
2020-12-18股權眾籌融資的概述
2020-12-29實施家庭暴力承擔什么民事責任
2021-01-18合同詐騙罪概念是什么
2021-02-26顧客在商場購物時摔傷怎么辦,誰負責
2020-12-23合同到期限勞動者還能不能否獲得補償呢
2021-02-20飛機延誤賠償哪里領
2020-12-02運輸保險合同糾紛一案
2020-11-11投保時一定要注意保險的法律責任問題
2020-12-17保險100萬撞死人賠多少
2020-12-08摩托車沒有保險發生事故有多少責任
2021-01-27避免保險合同糾紛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2021-03-17投保后需要維護保險標嗎
2021-03-25人壽保險索賠需經過哪些步驟
2021-03-11為什么購買校方責任保險
2020-11-19農村集體土地流轉協議怎么寫
2020-11-20農村宅基地拆遷補償能否分割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