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對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的話,則此時構成的是行賄罪。但如果僅僅是向一般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行賄,則此時達到了數額或者情節之后,往往會被認定為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大家知道《刑法》中對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量刑標準是如何規定的嗎?下文中,律霸小編就這個問題為你做詳細解答。
一、如何認定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
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是指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以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認定時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本罪與請客送禮的界限
在認定向公司、企業人員行賄罪時,要注意劃清與請客送禮的界限。在現實生活中。禮尚往來的請客送禮一般郁以公開的方式進行,且禮品的價值一般較小,行為人沒有明顯的、直接的謀取不正當利益的動機和目的,這與本罪的行賄行為有本質區別。
(二)本罪與向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人員一般行賄行為的界限
根據本條的規定,向公司、企業人員行賄,達到數額較大的,才構成犯罪,因此,如果向公司、企業人員行賄,數額未達到較大的,屬于向公司、企業人員一般行賄行為,不能以本罪論處。
(三)本罪與行賄罪的界限
本罪與行賄罪有許多相似之處,行為人在主觀特征上均為直接故意,且均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在客觀特征上行為人均向受賄人實施了給予財物,且數額較大的行為,但兩罪在本質上是不同的。
1、犯罪主體不同。本罪的主體為商品經濟的經營者,具有特定性,而行賄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其范圍較本罪主體更廣泛。
2、行賄的對象不同。本罪的行賄對象是公司、企業人員,而行賄罪的對象是國家工作人員。
3、侵犯的客體不同。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司、企業人員職務的廉潔、公正制度,公司、企業的正常業務及管理活動,更為主要的是侵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公平競爭秩序。而行賄罪所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的廉潔性制度以及國家機關的正常活動。
二、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量刑標準是什么
(刑法第390條)
(一)行賄數額在3萬元以上的屬于“數額較大”,數額在1萬元以上不滿3萬元,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
1.向3人以上行賄的;
2.將違法所得用于行賄的;
3.通過行賄謀取職務提拔、調整的;
4.向負有食品、藥品、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監督管理職責的國家工作人員行賄,實施非法活動的;
5.向司法工作人員行賄,影響司法公正的;
6.造成經濟損失數額在50萬元以上不滿100萬元的。
(二)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情節嚴重”,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1.行賄數額在100萬元以上不滿500萬元的;
2.行賄數額在50萬元以上不滿100萬元,并具有上述第一項至第五項規定的情形之一的;
3.其他嚴重的情節。
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向國家工作人員行賄,造成經濟損失數額在100萬元以上不滿500萬元的,屬于“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
(三)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情節特別嚴重”,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1.行賄數額在500萬元以上的;
2.行賄數額在250萬元以上不滿500萬元,并具有上述第一項至第五項規定的情形之一的;
3.其他特別嚴重的情節。
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向國家工作人員行賄,造成經濟損失數額在500萬元以上的,為“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
就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來看,自然人和單位其實都是可以構成此罪的。但在不同的主體構成此罪的時候,具體對數額的要求不太一樣。另外,從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量刑標準中看,對自然人的處罰與對單位的處罰也是存在一定差異的。
?怎么對單位行賄罪中的法定代表人量刑
?被索賄是否構成單位行賄罪,單位行賄罪如何定罪
?行賄受賄罪定罪認定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試用期解除勞動合同該如何處理
2021-02-26民事主體人格權的限制是什么
2020-11-24購物平臺商家刷好評刪惡評怎么罰款
2020-12-23婚前隱瞞債務是騙婚嗎
2021-02-12財產保全了還能過戶嗎
2020-11-30勞務用工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1-03-16教師被開除可否提起行政訴訟
2020-11-29集資房沒有購房合同能買嗎
2020-12-30身份證過期了簽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1-28員工簽訂競業限制條款注意事項
2020-12-11自愿加班有加班工資嗎
2020-12-07商場未盡保障義務是否應當賠償
2021-02-05公司破產財務人員可以辭職嗎
2021-03-08哪些人適合購買意外保險
2020-11-22建筑工程質量保險合同中權利轉讓的問題有哪些
2021-03-22肖X人身保險合同糾紛一案的民事判決書
2020-11-12家庭財產保險理賠程序
2020-11-18婚內財產保全保險以及注意事項
2021-02-17人身保險合同中的變更受益人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5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