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所有的得到駕駛證的駕駛員,都了解既定交通法律的規定,故而在現實生活中,時常可以聽到在某處發生了交通肇事事件,不少人會因此遭受人身損害,駕駛員若因此觸犯了交通肇事罪,若得到諒解,借可以按照交通肇事罪 諒解 緩刑的規定,提出緩刑請求。
一、交通肇事罪 諒解 緩刑的規定是怎樣的?
1、得到家屬諒解只是作為緩刑的條件之一。
2、能否判處緩刑,關鍵是犯罪嫌疑人構成交通肇事罪的哪個量刑檔次,交通肇事罪有3個不同的量刑檔次。犯交通肇事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屬于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量刑檔次,積極賠償了受害人家屬并取得了諒解,自己有悔罪表現,很有可能判處緩刑。
3、根據刑法關于緩刑規定,對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
(一)犯罪情節較輕
(二)有悔罪表現
(三)沒有再犯罪的危險
(四)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
二、交通肇事罪的含義
交通肇事罪,是指違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規,發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責任的犯罪行為。交通肇事罪是一種過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根據我國刑法理論,任何一種犯罪的成立都必須具備四個方面的構成要件,即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犯罪主體和犯罪主觀方面,所以,我們仍用犯罪構成的四要件說來闡述交通肇事罪的特征。
三、肇事的被告人除罪過小、罪過較小,還應當具有悔罪表現。那么,什么表現才是“悔罪表現”。
結合交通肇事案件的特征,筆者認為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肇事后是否主動報警、積極施救、保護現場、將損失限制在最小。根據有關交通法規,駕駛員在發生事故后,對傷者施救、主動報警、保護現場、配合有關機關處理事故是他們的義務,從法學角度講,這種義務是駕駛員先行行為即肇事行為產生的附隨義務。違反這些義務,應加重其責任。盡了上述義務,是“悔罪表現”的體現;
2、肇事的駕駛員要能夠實事求是的向事故處理部門陳述肇事的具體情況、原因,不推卸責任,不違心規避法律。做到這一點,是被告人認罪、悔罪的表現,否則不能認為是悔罪;
3、在事故處理中,肇事的駕駛員及其家人要能夠積極賠償受害人及其家人的損失。在交通肇事案件處理中,常常遇到被告人表達愿意賠償,但卻不做出賠償的具體行動,僅稱“出獄后再賠”或“我在看守所”沒辦法賠或稱“我沒有能力賠”,這些都不是積極賠償的表現。“積極賠償”應表現為有能力賠的全部賠償,沒有全部賠償能力的,在賠償能力范圍內實際賠償,超出能力范圍的,借貸賠償或與受害方達成分期賠償協議,而不是躲避、找借口。
綜上,只有具備上述三點才能認為是具有“悔罪表現”,不具備悔罪表現的,不宜適用緩刑。
四、肇事后逃逸的不宜適用緩刑。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主觀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心態,因而不具有“悔罪”心理,客觀上逃跑,即使其人身不受事故處理機關控制、脫離控制,不愿意承擔刑事責任或不愿意對被害方予以賠償,客觀上不具有悔罪行為。因而在其歸案后,即使產生了悔罪心理,實施了悔罪行為,但他們的“罪過”比起肇事后未逃逸的大得多,僅應作為從輕處罰的情節考慮,不宜適用緩刑。
五、針對交通肇事案件的特殊情況,擬判處緩刑的,如未全部賠償被害人僅是達成賠償協議的,應當盡量增加緩刑考驗期,使其在考驗期內約束其賠償被害人。
對緩刑考驗期內,不按協議賠償被害人又未與被害人達成延期賠償協議的,可以考慮對其撤消緩刑。在處理交通肇事案件中,有相當一部分案件被害方得不到賠償,加深了痛苦,而被告人卻未履行賠償義務。所以緩刑考驗期是對被告人行為的考驗,按協議積極賠償是其義務,也是其悔罪表現的體現,不嚴格按協議履行賠償義務又未能與被害方達成延期賠償協議的,是其不愿悔罪的體現,應當撤消緩刑,執行原判刑罰,對其進行懲罰,以此制約被告人積極按協議履行義務,也是罪刑責相適應的體現。
可以知道,得到權益受到侵害的主體,或者是家屬的諒解,是可以被判處緩刑的條件之一。根據立法的規定,我們可以知道,可以被判處緩刑的主體,一般是雖然實施了危害社會的行為,但是危害并不是十分嚴重。
貪污罪能判緩刑嗎
有期徒刑緩刑是否開除公職
挪用資金罪怎么判,可以適用緩刑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物業私攬小區廣告收入業主如何維權
2021-01-17觸犯別人隱私怎么量刑
2021-03-17公司預審到備案需要多久時間
2021-01-13交通事故認定要花的時間是多久
2021-01-16交通事故做完鑒定多長時間拿到賠償
2021-03-20怎么取保候審?取保候審的條件有哪些?
2021-03-02婚前財產等于個人財產嗎
2020-11-23夫妻一方個人所借債務屬夫妻共同債務嗎,婚姻法最新解釋規定
2021-01-22《婚姻法》規定探望權包括哪些內容
2021-02-19不寫離婚協議能離婚嗎
2020-12-31非法持有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物品罪如何定罪量刑
2020-12-02斷絕父子關系能分家產嗎
2021-01-11合同債權質押及其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2021-01-15擔保合同的管轄異議怎么寫
2021-01-25違法建筑買賣合同可否應予受理
2021-03-03勞務派遣原則
2021-02-08正常離職后簽了保密協議有補償金嗎
2021-01-23剎車失靈乘車人跳車受傷交強險怎么賠償
2021-03-03我國產品責任制度執行中有哪些問題與建議
2021-03-01產品責任險中的被保險人有什么義務
2021-02-21